福州市政協委員、福州市城市地鐵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潘紅衛建議,應考慮福州地鐵6號線的走向、地形等因素,啟動6號線采用跨座式單軌的可行性和適用性研究。他解釋,福州市地鐵1、2號線采用的是B型車的大運量地鐵制式,這導致了較高的交通造價和財政壓力。潘紅衛提出,對于中心城外圍,尤其是受水系、山脈影響的區域,可以選擇高架形式、爬坡能力強的軌道交通。而對于客流量較小的區域,可以選擇中低運量的系統制式,以此提高軌道交通的性價比。潘紅衛指出,6號線是福州市建設的第三條軌道交通線,主要連接南臺島和長樂,并提供市區與機場的快速軌道交通連接,線路全長約40.5公里。6號線的線位走向受水系、地勢高差影響較大,遠期客運量預計達到約2萬多人次/小時。考慮到建設的緊迫性、爬坡能力、高架跨江需求以及運量等級等因素,結合國內類似建設經驗,單軌交通能夠滿足這些要求。潘紅衛進一步介紹,單軌交通是指跨座或懸掛在一條運行軌道上的車輛,其優勢包括運量適中、占地空間小、拆遷量小。單軌鐵路多數以高架形式建設,地面上只需很小的空間建造承托路軌的橋墩。此外,單軌交通的造價較低,土建造價約為地鐵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建設周期較短,跨座式單軌交通的軌道梁通常通過預制方式在工廠中生產,建設周期約為2~4年。單軌列車還具有噪聲低、爬坡能力強、轉彎半徑小等優點,乘坐舒適性較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