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網是什么?
以太網是什么?
以太網的基本特征包括共享媒體、廣播域、MAC地址和幀結構。所有網絡設備共享同一通信媒體,需要傳輸的幀會廣播至所有節點,只有尋址到的節點會接收到幀。所有Ethernet網絡接口卡(NIC)都采用48位網絡地址,確保全球唯一性。以太網的基本組成包括共享媒體和電纜(10BaseT、10Base-2、10Base-5)、轉發器或集線器、網橋和交換機。集線器/交換機/網橋通過電纜連接計算機、打印機和工作站,形成星型或總線型配置。交換機與網橋相似,是第二層設備,但具有更強大的功能,可以臨時連接任意兩個端口,使用交換矩陣迅速連接端口或解除連接。交換機只轉發不包含廣播的端口幀。
導讀以太網的基本特征包括共享媒體、廣播域、MAC地址和幀結構。所有網絡設備共享同一通信媒體,需要傳輸的幀會廣播至所有節點,只有尋址到的節點會接收到幀。所有Ethernet網絡接口卡(NIC)都采用48位網絡地址,確保全球唯一性。以太網的基本組成包括共享媒體和電纜(10BaseT、10Base-2、10Base-5)、轉發器或集線器、網橋和交換機。集線器/交換機/網橋通過電纜連接計算機、打印機和工作站,形成星型或總線型配置。交換機與網橋相似,是第二層設備,但具有更強大的功能,可以臨時連接任意兩個端口,使用交換矩陣迅速連接端口或解除連接。交換機只轉發不包含廣播的端口幀。
以太網是當今最通用的局域網通信協議標準,起源于20世紀70年代。它基于一種傳輸速率為10Mbps的局域網標準,通過共享傳輸媒體如雙絞線電纜或同軸電纜連接所有計算機。以太網中的沖突檢測載波感應多路訪問(CSMA/CD)方法確保了網絡的高效運行。以太網的基本特征包括共享媒體、廣播域、MAC地址和幀結構。所有網絡設備共享同一通信媒體,需要傳輸的幀會廣播至所有節點,只有尋址到的節點會接收到幀。所有Ethernet網絡接口卡(NIC)都采用48位網絡地址,確保全球唯一性。以太網的基本組成包括共享媒體和電纜(10BaseT、10Base-2、10Base-5)、轉發器或集線器、網橋和交換機。集線器/交換機/網橋通過電纜連接計算機、打印機和工作站,形成星型或總線型配置。交換機與網橋相似,是第二層設備,但具有更強大的功能,可以臨時連接任意兩個端口,使用交換矩陣迅速連接端口或解除連接。交換機只轉發不包含廣播的端口幀。以太網協議包括IEEE 802.3標準中的以太幀結構。當前支持10 Mbps(10Base-T Ethernet)、100 Mbps(Fast Ethernet)、1000 Mbps(Gigabit Ethernet)和10 Gigabit Ethernet。以太網的歷史可追溯至1972年,羅伯特·梅特卡夫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套實驗型的以太網系統,用于實現Xerox Alto工作站、服務器和激光打印機之間的互連。1980年,三家公司聯合研發了10M以太網1.0規范,催生了最初的IEEE802.3標準。1979年,梅特卡夫成立了3Com公司,生產出首個以太網卡(NIC),實現了主機與不同設備之間的無縫通信。以太網不僅限于Xerox公司,而是適用于所有類型的計算機,其網絡結構超越了Aloha系統。以太網和IEEE802.3標準有許多相似之處,但存在一些差異。以太網提供第一層和第二層的服務,而IEEE802.3提供第一層和第二層的信道訪問部分。IEEE802.3定義了多個物理層協議,而以太網僅定義了一個。IEEE802.3的每個物理層協議可以從三個方面說明其特征:LAN的速度、信號傳輸方式和物理介質類型。這些特征共同定義了以太網和IEEE802.3標準之間的差異。
以太網是什么?
以太網的基本特征包括共享媒體、廣播域、MAC地址和幀結構。所有網絡設備共享同一通信媒體,需要傳輸的幀會廣播至所有節點,只有尋址到的節點會接收到幀。所有Ethernet網絡接口卡(NIC)都采用48位網絡地址,確保全球唯一性。以太網的基本組成包括共享媒體和電纜(10BaseT、10Base-2、10Base-5)、轉發器或集線器、網橋和交換機。集線器/交換機/網橋通過電纜連接計算機、打印機和工作站,形成星型或總線型配置。交換機與網橋相似,是第二層設備,但具有更強大的功能,可以臨時連接任意兩個端口,使用交換矩陣迅速連接端口或解除連接。交換機只轉發不包含廣播的端口幀。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