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2.6.9-8.11.EVAL(ts3-150.ts.cn.tlan)08/08/2007?avg-cpu:%user%nice%sys%iowait%idle12.010.002.152.3083.54?Device:tpsBlk_read/sBlk_wrtn/sBlk_readBlk_wrtnhda7.13200.1234.73640119111076各個輸出項目的含義如下:avg-cpu段:%user:在用戶級別運行所使用的cpu的百分比.%nice:nice操作所使用的cpu的百分比.%sys:在系統級別(kernel)運行所使用cpu的百分比.%iowait:cpu等待硬件I/O時,所占用cpu百分比.%idle:cpu空閑時間的百分比.Device段:tps:每秒鐘發送到的I/O請求數.Blk_read/s:每秒讀取的block數.Blk_wrtn/s:每秒寫入的block數.Blk_read:讀入的block總數.Blk_wrtn:寫入的block總數.2)iostat參數說明iostat各個參數說明:-c僅顯示cpu統計信息.與-d選項互斥.-d僅顯示磁盤統計信息.與-c選項互斥.-k以K為單位顯示每秒的磁盤請求數,默認單位塊.-pdevice|ALL與-x選項互斥,用于顯示塊設備及系統分區的統計信息.也可以在-p后指定一個設備名,如:#iostat-phda或顯示所有設備#iostat-pALL-t在輸出數據時,打印搜集數據的時間.-V打印版本號和幫助信息.-x輸出擴展信息.3)iostat輸出項目說明Blk_read讀入塊的當總數.?Blk_wrtn寫入塊的總數.?kB_read/s每秒從驅動器讀入的數據量,單位為K.?kB_wrtn/s每秒向驅動器寫入的數據量,單位為K.?kB_read讀入的數據總量,單位為K.?kB_wrtn寫入的數據總量,單位為K.?rrqm/s將讀入請求合并后,每秒發送到設備的讀入請求數.?wrqm/s將寫入請求合并后,每秒發送到設備的寫入請求數.?r/s每秒發送到設備的讀入請求數.?w/s每秒發送到設備的寫入請求數.?rsec/s每秒從設備讀入的扇區數.?wsec/s每秒向設備寫入的扇區數.?rkB/s每秒從設備讀入的數據量,單位為K.?wkB/s每秒向設備寫入的數據量,單位為K.?avgrq-sz發送到設備的請求的平均大小,單位是扇區.?avgqu-sz發送到設備的請求的平均隊列長度.?awaitI/O請求平均執行時間.包括發送請求和執行的時間.單位是毫秒.?svctm發送到設備的I/O請求的平均執行時間.單位是毫秒.?%util在I/O請求發送到設備期間,占用cpu時間的百分比.用于顯示設備的帶寬利用率.當這個值接近100%時,表示設備帶寬已經占滿.4)iostat示例#iostat顯示一條統計記錄,包括所有的cpu和設備.?#iostat-d2每隔2秒,顯示一次設備統計信息.?#iostat-d26每隔2秒,顯示一次設備統計信息.總共輸出6次.?#iostat-xhdahdb26每隔2秒顯示一次hda,hdb兩個設備的擴展統計信息,共輸出6次.?#iostat-psda26每隔2秒顯示一次sda及上面所有分區的統計信息,共輸出6次.7.Vmstatvmstat命令是最常見的Linux/Unix監控工具,可以展現給定時間間隔的服務器的狀態值,包括服務器的cpu使用率,內存使用,虛擬內存交換情況,IO讀寫情況。這個命令是我查看Linux/Unix最喜愛的命令,一個是Linux/Unix都支持,二是相比top,我可以看到整個機器的cpu,內存,IO的使用情況,而不是單單看到各個進程的cpu使用率和內存使用率(使用場景不一樣)。一般vmstat工具的使用是通過兩個數字參數來完成的,第一個參數是采樣的時間間隔數,單位是秒,第二個參數是采樣的次數,如:root@ubuntu:~#vmstat21procs-----------memory-------------swap-------io-----system------cpu----rbswpdfreebuffcachesisobiboincsussyidwa100349847231583638195400001200010002表示每個兩秒采集一次服務器狀態,1表示只采集一次。實際上,在應用過程中,我們會在一段時間內一直監控,不想監控直接結束vmstat就行了,例如:root@ubuntu:~#vmstat2procs-----------memory-------------swap-------io-----system------cpu----rbswpdfreebuffcachesisobiboincsussyidwa10034998403158363819660000120001000000349958431583638196600000881580010000003499708315836381966000028616200100000034997083158363819660000108115100100010034997323158363819660000283154001000這表示vmstat每2秒采集數據,一直采集,直到我結束程序,這里采集了5次數據我就結束了程序。好了,命令介紹完畢,現在開始實戰講解每個參數的意思。r表示運行隊列(就是說多少個進程真的分配到cpu),我測試的服務器目前cpu比較空閑,沒什么程序在跑,當這個值超過了cpu數目,就會出現cpu瓶頸了。這個也和top的負載有關系,一般負載超過了3就比較高,超過了5就高,超過了10就不正常了,服務器的狀態很危險。top的負載類似每秒的運行隊列。如果運行隊列過大,表示你的cpu很繁忙,一般會造成cpu使用率很高。b表示阻塞的進程,這個不多說,進程阻塞,大家懂的。swpd虛擬內存已使用的大小,如果大于0,表示你的機器物理內存不足了,如果不是程序內存泄露的原因,那么你該升級內存了或者把耗內存的任務遷移到其他機器。free空閑的物理內存的大小,我的機器內存總共8G,剩余3415M。buffLinux/Unix系統是用來存儲,目錄里面有什么內容,權限等的緩存,我本機大概占用300多Mcachecache直接用來記憶我們打開的文件,給文件做緩沖,我本機大概占用300多M(這里是Linux/Unix的聰明之處,把空閑的物理內存的一部分拿來做文件和目錄的緩存,是為了提高程序執行的性能,當程序使用內存時,buffer/cached會很快地被使用。)si每秒從磁盤讀入虛擬內存的大小,如果這個值大于0,表示物理內存不夠用或者內存泄露了,要查找耗內存進程解決掉。我的機器內存充裕,一切正常。so每秒虛擬內存寫入磁盤的大小,如果這個值大于0,同上。bi塊設備每秒接收的塊數量,這里的塊設備是指系統上所有的磁盤和其他塊設備,默認塊大小是1024byte,我本機上沒什么IO操作,所以一直是0,但是我曾在處理拷貝大量數據(2-3T)的機器上看過可以達到140000/s,磁盤寫入速度差不多140M每秒bo塊設備每秒發送的塊數量,例如我們讀取文件,bo就要大于0。bi和bo一般都要接近0,不然就是IO過于頻繁,需要調整。in每秒cpu的中斷次數,包括時間中斷cs每秒上下文切換次數,例如我們調用系統函數,就要進行上下文切換,線程的切換,也要進程上下文切換,這個值要越小越好,太大了,要考慮調低線程或者進程的數目,例如在apache和Nginx這種web服務器中,我們一般做性能測試時會進行幾千并發甚至幾萬并發的測試,選擇web服務器的進程可以由進程或者線程的峰值一直下調,壓測,直到cs到一個比較小的值,這個進程和線程數就是比較合適的值了。系統調用也是,每次調用系統函數,我們的代碼就會進入內核空間,導致上下文切換,這個是很耗資源,也要盡量避免頻繁調用系統函數。上下文切換次數過多表示你的cpu大部分浪費在上下文切換,導致cpu干正經事的時間少了,cpu沒有充分利用,是不可取的。us用戶cpu時間,我曾經在一個做加密解密很頻繁的服務器上,可以看到us接近100,r運行隊列達到80(機器在做壓力測試,性能表現不佳)。sy系統cpu時間,如果太高,表示系統調用時間長,例如是IO操作頻繁。id空閑cpu時間,一般來說,id+us+sy=100,一般我認為id是空閑cpu使用率,us是用戶cpu使用率,sy是系統cpu使用率。wt等待IOcpu時間。grep命令看某字符串出現多少次,可以用來看報錯多少次:grep"CheckResourceerrorforora.zhdb1.vip"crsd.log|wc-l17864grepWARNINGocssd.log?以上就是系統大全給大家介紹的如何使的方法都有一定的了解了吧,好了,如果大家還想了解更多的資訊,那就趕緊點擊系統大全官網吧。??本文來自系統大全http:///如需轉載請注明!推薦:win7純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