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建所48年以來,中國農業科學院麻類研究所共承擔了365項科研項目,其中包括12項國際合作研究項目。這些努力導致了120項科研成果的產生,52項科研成果獲獎,其中包括8項國家級獎項和38項省部級獎項。此外,該所還獲得了16項專利,并撰寫了21部主編著作和65部參編著作。在學術交流方面,該所代表國家接待了來自亞洲、歐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以及國際勞工組織(ILO)、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等的高級官員和著名學者共計100多批,超過300人次。研究所還為國內外培訓了7000多名麻類技術人員,并組織了全國麻類專業委員會會議,以及多次麻類學術會議。同時,《中國麻業科學》期刊和中國麻業信息網絡中心也為麻農和加工貿易部門提供了信息服務。自“十五”計劃以來,研究所的事業發展迅速。它完成了從縣城沅江到省城長沙的遷移,并建立了包括新辦公區、新試驗區和新生活區在內的科技創新條件設施。研究所組建了4個一級學科和7個二級學科,并將研究領域擴展到跨行業和多學科,研究對象也從麻類作物擴展到纖維植物。加工手段也從農業微生物擴展到酶制劑,產品從傳統的紡織原料拓展到生物能源和生物材料。研究所還構建、主持和凝聚了占行業90%的8大技術創新平臺和80%的國家麻業重大科研項目,以及70%的麻業創新人才。在全國農業科研機構綜合實力評估中,研究所的科技創新能力、綜合實力和科技條件建設分別位列第16位、第25位和第33位。在“十一五”計劃開始時,研究所已經獲得了國家重大科技支撐課題和“948”引進項目的主持權,國家計劃投資接近5000萬元。這顯示出麻業發展的強勁勢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