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51dongshi.com/20250105/wz/18524950352.jpg)
原子彈的爆炸威力巨大,能夠摧毀建筑物,具體殺傷面積取決于其當量。作為著名的核武器之一,原子彈的威力眾所周知。事實上,宇宙中的射線隨時都在地球上引起核反應。人們利用這種現象,在1919年,英國的E.盧瑟福通過人工實現了核反應。核反應是指高能粒子與原子核碰撞產生的變化或新核的過程,并釋放出大量能量。原子彈正是利用這一核反應的原理,通過光熱輻射、沖擊波和感生放射性物質的綜合作用,產生巨大的破壞力,以達到軍事戰略目的。自1945年7月16日美國成功試爆世界上第一顆原子彈以來,世界各國紛紛開始研究和儲存原子彈。如果目前各國的原子彈同時爆炸,其威力足以摧毀地球多次。原子彈的爆炸主要是由沖擊波、光輻射、放射性塵埃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產生的巨大破壞,因此,其有效的殺傷面積主要由沖擊波、光輻射、早期核輻射這三種因素決定。不同國家制造的原子彈TNT當量不同,因此產生的破壞效果也有所差異。當TNT當量超過100噸時,它被稱為氫彈。原子彈的制造過程復雜,涉及精細的計算。簡單來說,按照數學公式計算,10萬噸TNT當量的原子彈可以摧毀直徑為33公里的區域內的所有物體。而100萬噸TNT當量的原子彈則可以毀滅直徑為150公里的區域內的所有物體。在原子彈爆炸半徑300米以內,一切物體將被徹底摧毀;600米以內的事物將受到嚴重破壞;而在1250米半徑內,任何人都會受到致命輻射。如果風吹起放射性塵埃,4000米以內的人都會受到輻射的影響而生病。更嚴重的是,原子彈爆炸后的土地長期無法恢復,生物容易受到放射性物質的污染,導致短期內緩慢死亡或變異。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