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壁畫中"飛天"到底是何方神圣?
敦煌壁畫中"飛天"到底是何方神圣?
2.從北涼到宋、西夏、元,朝代變遷,中西文化交流日益頻繁,飛天的形態、意境與風格也隨之不斷演化。3.隋代見證了飛天藝術的巔峰,繪制技藝達到了頂峰,主要以中原式的女性形象為主。4.飛天的創作大多為群體形式,姿態各異,有的首尾相連,動態生動。其基本形象為菩薩裝束,女性體型,或清瘦或豐美,眉目含情,服飾多樣。5.唐代,飛天形象轉變為宮娥舞女,融入了宮廷舞蹈和仕女畫風格,由浪漫、夸張轉向現實,天人形象轉變為楚楚動人的宮女。6.唐代的飛天臉型變為中原面孔,保留了半裸、露臂、赤足、釧鐲裝飾等基本特征,身體輕盈,姿態優美。7.五代時期,飛天數量減少,造型單一,逐漸顯示出衰敗的跡象。8.宋代、西夏和元代,飛天繪制進入衰落期,天宮樂舞也隨之落幕。宋代的飛天造型缺乏活力,精神煥散。
導讀2.從北涼到宋、西夏、元,朝代變遷,中西文化交流日益頻繁,飛天的形態、意境與風格也隨之不斷演化。3.隋代見證了飛天藝術的巔峰,繪制技藝達到了頂峰,主要以中原式的女性形象為主。4.飛天的創作大多為群體形式,姿態各異,有的首尾相連,動態生動。其基本形象為菩薩裝束,女性體型,或清瘦或豐美,眉目含情,服飾多樣。5.唐代,飛天形象轉變為宮娥舞女,融入了宮廷舞蹈和仕女畫風格,由浪漫、夸張轉向現實,天人形象轉變為楚楚動人的宮女。6.唐代的飛天臉型變為中原面孔,保留了半裸、露臂、赤足、釧鐲裝飾等基本特征,身體輕盈,姿態優美。7.五代時期,飛天數量減少,造型單一,逐漸顯示出衰敗的跡象。8.宋代、西夏和元代,飛天繪制進入衰落期,天宮樂舞也隨之落幕。宋代的飛天造型缺乏活力,精神煥散。
1. 敦煌壁畫中的“飛天”形象,自十六國時期起,延續至十個朝代,跨越千余年,直至元代末期。在這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幾乎每一座洞窟都留有“飛天”的痕跡。2. 從北涼到宋、西夏、元,朝代變遷,中西文化交流日益頻繁,飛天的形態、意境與風格也隨之不斷演化。3. 隋代見證了飛天藝術的巔峰,繪制技藝達到了頂峰,主要以中原式的女性形象為主。4. 飛天的創作大多為群體形式,姿態各異,有的首尾相連,動態生動。其基本形象為菩薩裝束,女性體型,或清瘦或豐美,眉目含情,服飾多樣。5. 唐代,飛天形象轉變為宮娥舞女,融入了宮廷舞蹈和仕女畫風格,由浪漫、夸張轉向現實,天人形象轉變為楚楚動人的宮女。6. 唐代的飛天臉型變為中原面孔,保留了半裸、露臂、赤足、釧鐲裝飾等基本特征,身體輕盈,姿態優美。7. 五代時期,飛天數量減少,造型單一,逐漸顯示出衰敗的跡象。8. 宋代、西夏和元代,飛天繪制進入衰落期,天宮樂舞也隨之落幕。宋代的飛天造型缺乏活力,精神煥散。9. 元代,特別是莫高窟3窟中的千手千眼觀音經變上的四身飛天,較為完美地反映了當地文化特點,但已無佛教飛天的姿態風貌。10. 飛天的美學基調是健康的,表達了飛舞、開朗、樂觀的情趣,這也是其藝術生命力的所在。飛天的形象集中了人間最善良、最美麗的特質,給人以親切感和護佑感。11. 飛天藝術展現了不同朝代的特色和民族風格,諸多優美的形象、歡樂的境界和永恒的藝術生命力,至今仍然吸引著人們。飛天已從天國降落到人間,將永遠活在人們心中,不斷地給人們以啟迪和美的享受。詳情
敦煌壁畫中"飛天"到底是何方神圣?
2.從北涼到宋、西夏、元,朝代變遷,中西文化交流日益頻繁,飛天的形態、意境與風格也隨之不斷演化。3.隋代見證了飛天藝術的巔峰,繪制技藝達到了頂峰,主要以中原式的女性形象為主。4.飛天的創作大多為群體形式,姿態各異,有的首尾相連,動態生動。其基本形象為菩薩裝束,女性體型,或清瘦或豐美,眉目含情,服飾多樣。5.唐代,飛天形象轉變為宮娥舞女,融入了宮廷舞蹈和仕女畫風格,由浪漫、夸張轉向現實,天人形象轉變為楚楚動人的宮女。6.唐代的飛天臉型變為中原面孔,保留了半裸、露臂、赤足、釧鐲裝飾等基本特征,身體輕盈,姿態優美。7.五代時期,飛天數量減少,造型單一,逐漸顯示出衰敗的跡象。8.宋代、西夏和元代,飛天繪制進入衰落期,天宮樂舞也隨之落幕。宋代的飛天造型缺乏活力,精神煥散。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