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璞玉,即被石皮包裹、未經雕琢的玉石,常被稱作玉或游昌石。在《漢書·西域傳·于闐國》中提及:“其東,水東流,注鹽澤,河原出焉。 多玉石。”這里的“玉石”即指璞玉,也就是天然的、未經過雕琢的玉石,還有一種說法是指類似玉的石材。2. 璞玉常被用來比喻尚未被發現的賢才。這里的璞玉指的是天然形成且未經雕琢的美玉。通常所說的“璞玉”是指帶有石皮的外殼的玉石,只有水石和由沉積作用形成的玉石才會具有石皮。我國各地均有這種玉石的產出,如新疆的軟玉水石、遼寧岫巖的帶有石皮的河摸料(岫玉)、湖北的綠松石,以及云南、福建、廣州等地的珠寶交易中心,都有帶石皮的翡翠(全帶璞的稱為蒙頭料,是賭石的一種)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