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目標旨在使用高倍顯微鏡觀察葉綠體和線粒體的形態及分布,識別光學顯微鏡下的葉綠體和線粒體。葉綠體是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細胞器,將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糖類等有機物,并產生氧氣。高等植物細胞中的葉綠體通常呈橢球形,大小約為5~10 μm長,2~4 μm短,厚度2~3 μm。葉綠體數量因植物種類、細胞類型、環境條件和生理狀態而異,一個細胞中一般含有50~200個葉綠體,占細胞質的40%。藻類細胞中的葉綠體形狀多樣,如網狀、帶狀、裂片狀和星形,體積可達到100 μm長。線粒體是動植物細胞中進行有氧呼吸的重要場所,含有細胞色素氧化酶系。健那綠是一種專一性染料,與線粒體內細胞色素氧化酶系作用時保持氧化狀態,呈藍綠色,而線粒體周圍的細胞質中染料被還原為無色狀態,因此在高倍顯微鏡下可觀察到藍綠色的線粒體。線粒體通常呈粒狀或棒狀,因細胞種類和生理狀態不同而異,可呈環形、啞鈴形、線狀、分支狀或其他形狀。線粒體數量因細胞種類和生理狀態不同而有所差異,一般一個細胞中有數百到數千個,植物細胞中線粒體數量相對較少,肝細胞約有1 300個,占細胞體積的20%,巨大變形蟲中可達50萬個,哺乳動物成熟紅細胞中無線粒體,酵母細胞中有一個大型分支狀線粒體。線粒體通常分布在細胞生命活動旺盛的區域,如肝細胞均勻分布,腎細胞靠近微血管呈平行或柵欄狀排列,精子中集中在尾基部。實驗操作時,需準備蘚類、菠菜或黑藻的葉、人的口腔上皮細胞、洋蔥內表皮細胞,顯微鏡、載玻片、蓋玻片、滴管、鑷子、消毒牙簽,清水、健那綠染液。葉綠體的觀察材料為綠色植物的葉,將葉片的橫切片制成臨時裝片,在顯微鏡下觀察。線粒體的觀察則需健那綠染液染色,染色時間10~15 min,保持細胞不干燥。觀察時,注意通過調整光圈來調節反射光線的強弱,避免光線太強。先用低倍鏡找到觀察的物像,通過移動臨時裝片選擇單層的典型細胞,再轉換高倍鏡進行觀察。操作步驟需規范,包括安放顯微鏡及對光、制片、低倍鏡觀察、染色、高倍鏡觀察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