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說的誅九族指的是哪九族?
古代說的誅九族指的是哪九族?
另一種說法認為中國古代“抄家”和“滅族”常伴使用,目的是斬草除根。少康中興、吳子胥與吳伐楚是滅族不徹底的后果。秦始皇開始實行“族誅”的酷法,先是“夷三族”,后代越來越嚴酷,由三族、五族到九族,即父三族、母三族、妻三族。株連最廣的是明成祖殺方孝孺,誅其“十族”。方孝孺被譽為明初第一大儒,曾輔佐朱元璋的孫子建文帝。燕王朱棣攻下金陵后,第一個要收服的就是方孝孺。方孝孺一身傲骨,兩次見新皇帝都是披麻帶孝,嚎啕痛哭。朱棣低聲下氣請他代擬詔書,方孝孺只寫了“燕賊篡位”四字。朱棣問他是否怕死,方孝孺答道:“要殺便殺,詔不可草。”朱棣再問是否顧及九族,方孝孺答:“不要說九族,誅十族也不怕。”這一下激怒了朱棣,再加上“門生”,湊成十族,全部殺掉。
導讀另一種說法認為中國古代“抄家”和“滅族”常伴使用,目的是斬草除根。少康中興、吳子胥與吳伐楚是滅族不徹底的后果。秦始皇開始實行“族誅”的酷法,先是“夷三族”,后代越來越嚴酷,由三族、五族到九族,即父三族、母三族、妻三族。株連最廣的是明成祖殺方孝孺,誅其“十族”。方孝孺被譽為明初第一大儒,曾輔佐朱元璋的孫子建文帝。燕王朱棣攻下金陵后,第一個要收服的就是方孝孺。方孝孺一身傲骨,兩次見新皇帝都是披麻帶孝,嚎啕痛哭。朱棣低聲下氣請他代擬詔書,方孝孺只寫了“燕賊篡位”四字。朱棣問他是否怕死,方孝孺答道:“要殺便殺,詔不可草。”朱棣再問是否顧及九族,方孝孺答:“不要說九族,誅十族也不怕。”這一下激怒了朱棣,再加上“門生”,湊成十族,全部殺掉。
古代的“誅九族”概念,說法不一。一種說法是指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具體來說,父族四包括自己一族,出嫁的姑母及其兒子、出嫁的姐妹及外甥、出嫁的女兒及外孫。母族三包括外祖父一家、外祖母的娘家、姨母及其兒子。妻族二包括岳父的一家、岳母的娘家。(選自國文參考書第九課)另一種說法認為中國古代“抄家”和“滅族”常伴使用,目的是斬草除根。少康中興、吳子胥與吳伐楚是滅族不徹底的后果。秦始皇開始實行“族誅”的酷法,先是“夷三族”,后代越來越嚴酷,由三族、五族到九族,即父三族、母三族、妻三族。株連最廣的是明成祖殺方孝孺,誅其“十族”。方孝孺被譽為明初第一大儒,曾輔佐朱元璋的孫子建文帝。燕王朱棣攻下金陵后,第一個要收服的就是方孝孺。方孝孺一身傲骨,兩次見新皇帝都是披麻帶孝,嚎啕痛哭。朱棣低聲下氣請他代擬詔書,方孝孺只寫了“燕賊篡位”四字。朱棣問他是否怕死,方孝孺答道:“要殺便殺,詔不可草。”朱棣再問是否顧及九族,方孝孺答:“不要說九族,誅十族也不怕。”這一下激怒了朱棣,再加上“門生”,湊成十族,全部殺掉。九族是指從己身往上數:父、祖、曾祖、高祖;再自己往下數:子、孫、曾孫、玄孫,總共九族。十族則外加門下學生,連坐被殺者達八百七十三人,外親發配充軍者高達千余人,時稱“瓜蔓抄”。從少康中興、吳子胥與吳伐楚的失敗,可以看出滅族的不徹底。秦始皇推行“夷三族”的酷法,后代越來越殘酷,由三族、五族到九族。株連最廣的是明成祖殺方孝孺,誅其“十族”。方孝孺在金陵政權中勢力極大,若他肯表態,文官系統便可收編。方孝孺的死忠和其門生的派系不可信任,這可能反映了當時江南的民氣,導致朱棣不得不遷都燕京。
古代說的誅九族指的是哪九族?
另一種說法認為中國古代“抄家”和“滅族”常伴使用,目的是斬草除根。少康中興、吳子胥與吳伐楚是滅族不徹底的后果。秦始皇開始實行“族誅”的酷法,先是“夷三族”,后代越來越嚴酷,由三族、五族到九族,即父三族、母三族、妻三族。株連最廣的是明成祖殺方孝孺,誅其“十族”。方孝孺被譽為明初第一大儒,曾輔佐朱元璋的孫子建文帝。燕王朱棣攻下金陵后,第一個要收服的就是方孝孺。方孝孺一身傲骨,兩次見新皇帝都是披麻帶孝,嚎啕痛哭。朱棣低聲下氣請他代擬詔書,方孝孺只寫了“燕賊篡位”四字。朱棣問他是否怕死,方孝孺答道:“要殺便殺,詔不可草。”朱棣再問是否顧及九族,方孝孺答:“不要說九族,誅十族也不怕。”這一下激怒了朱棣,再加上“門生”,湊成十族,全部殺掉。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