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過近30臺CD機一定不要懷疑優質碟機在音響中的重要性
我用過近30臺CD機一定不要懷疑優質碟機在音響中的重要性
本人算不上什么老燒,不過涉足發燒音響倒也有20多年了,使用過的三件套——CD機、功放、音箱,也已經更換過無數,雖然沒追逐過什么高大上的設備,但進進出出的,折騰之余,自然體驗到了其中那些無窮的樂趣。直到兩三年前,手里的器材才算穩定下來,從那時起便極少更換了。正所謂: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今天就聊聊音源——CD機吧。從源頭上講,音源在音響系統中至關重要,這好比幾個人站在你面前唱歌,每個人的聲音都不一樣,所以也就有了無數品牌的CD機。不同的CD機就像不同的人的嗓子,聲音千差萬別。
導讀本人算不上什么老燒,不過涉足發燒音響倒也有20多年了,使用過的三件套——CD機、功放、音箱,也已經更換過無數,雖然沒追逐過什么高大上的設備,但進進出出的,折騰之余,自然體驗到了其中那些無窮的樂趣。直到兩三年前,手里的器材才算穩定下來,從那時起便極少更換了。正所謂: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今天就聊聊音源——CD機吧。從源頭上講,音源在音響系統中至關重要,這好比幾個人站在你面前唱歌,每個人的聲音都不一樣,所以也就有了無數品牌的CD機。不同的CD機就像不同的人的嗓子,聲音千差萬別。
![](https://img.51dongshi.com/20250105/wz/18523359352.jpg)
我用過近30臺CD機,一定不要懷疑優質碟機在音響中的重要性本人算不上什么老燒,不過涉足發燒音響倒也有20多年了,使用過的三件套——CD機、功放、音箱,也已經更換過無數,雖然沒追逐過什么高大上的設備,但進進出出的,折騰之余,自然體驗到了其中那些無窮的樂趣。直到兩三年前,手里的器材才算穩定下來,從那時起便極少更換了。正所謂: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今天就聊聊音源——CD機吧。從源頭上講,音源在音響系統中至關重要,這好比幾個人站在你面前唱歌,每個人的聲音都不一樣,所以也就有了無數品牌的CD機。不同的CD機就像不同的人的嗓子,聲音千差萬別。粗略統計了一下,我使用過的CD機有近30臺(含一臺LD機)。這里簡要談談收聽心得。幸好N多年前就寫就了這篇文章的底稿,否則現在可想不起來這些碟機的型號。各位也不必當真,盡可把這些文字當成滿紙荒唐言,隨便聽聽,一笑了之。那么,就從最不入流的低端機說起吧。1.三洋5碟機這是我使用的第一臺CD機。此前一直用松下DVD-880來聽音樂,因為當時的我是“木耳”,只是喜歡聽音樂,所以并沒感覺到收聽效果有什么不足。(當然,松下880也是好機,大約2000年在北京超音波音響花園購買,售價2000元。20年后的今天,這臺DVD機的讀碟狀況仍很好。去年,我把它低價轉給了一個朋友。)突然一換上CD機,感覺區別并不大。某天,我大著膽子問搞廣播影視器材的朋友老韓:“您說這機算什么檔次?”朋友自然是笑話我,他說,從沒聽說過三洋的CD機有發燒的,5碟機就更不行了,這種機器多是唱卡拉OK用的。——卡拉OK?哦,我好像明白了,這機沒什么可聽度。后來有個準媽媽想用家里的電暖氣交換一臺便宜的CD機,給孩子做胎教,我們就換了。冬天家里也不冷,電暖氣到底也沒用上過幾次。2.建伍dp-47這是八十年代建伍組合音響上的CD機,很低端,沒有什么特點,一百元的東西。3.飛利浦AK640挺小巧的一臺CD機,應該也是組合音響上的,買它實際上就為了存一個CDM4備用光頭。這種光頭用在很多有名的CD機器上,號稱“不死光頭”。4.先鋒4010在低端機里,先鋒的機子比較討好耳朵,可能是因為先鋒的聲音整體偏亮,解析力比其他稍好一些的緣故吧。5.索尼LD機型號忘了,這臺索尼在LD機里是個高端型號。搞來就是玩玩,家里沒有一張LD激光碟,只因為聽說它兼容普通CD碟片,而且效果尚以,就想試試。LD機除了體積大(一個正方形)、出倉慢,如果單從聲音上來說,還真是挺值的,記得我是花不到200塊錢買回來的。對比800塊買的先鋒S801,聽不出什么區別。6.先鋒S801倒轉盤設計,就是說CD碟片要反著放進倉里。它的機身小巧,聲音偏亮,一如先鋒機通常的特點。先鋒P-D707.先鋒P-D70這臺碟機想重點談一談。N年前,我在北京二手商天通苑老枊那里購得這臺先鋒P-D70,買時光頭狀況就不好,跳碟嚴重,但本人還是花了700元買下。有人問了:你傻呀?光頭不好還買?之所以痛快買下,機器的外型就不用說了——非常經典,主要在于較之當時在他店里試聽的天龍、雅馬哈之類碟機,對比之下發現,那些CD機仿若木牛泥馬,而這臺先鋒一開聲真如撥云見日。老枊告訴我,這臺老款CD機沒有替換光頭,然而崇尚音色唯美的我執意把它收下!此機的高、中頻都很出色,尤其是中頻特別圓潤,被趕來我家收聽的友人稱之為“加了不少味精”,其實料想那就是當年先鋒調制出的高檔機的聲音。它的低頻部分稍顯沉重,也就是解析力低了些。此后經常對比一臺服役中的英國之寶,兩機很多方面實在難分伯仲。另外,此機的耳機耳放也很好,我經常在晚上用它的耳機孔聽音樂,感覺比后來用的建伍8020還好聽。很可惜,這嚴重的跳碟狀況無法解決。有時聽完整的一張盤毫無問題,有時聽著聽著就“啪啪”地跳,或者一下就滑到另一段曲目中了。家電論壇上有一位勃總,我曾向他討教過此機的光頭問題,他說幾乎不可能找到備用光頭。還有朋友說此機的收藏價值比使用價值高,不過本人是實用主義者,不會用它當擺設,用不好自然就賣掉。先鋒P-D70,當年的新機非常漂亮下邊補充一些來自網絡的資料:此機為上一代先鋒碟機的頂級機型,采用玻璃光頭(號稱“不死光頭”)和特重的金屬機芯,1984首產時售價129,800日元,是當年頂呱呱的萬元級高檔CD機。該機被日本先鋒官網推薦為最經典機型之一(官方鏈接:http:///thread-2273206-1-1.html),名之曰《我10多年前聽過的第一臺令我感動不已的英制CD機——阿里斯頓CDPLAYER》,說的就是它。“ARISTONCDPLAYER,純鑄鋁的厚重機身,當年令人垂涎不已的亞克力做的面板,十分的漂亮誘人。不死的PHILIPS特別優化設計的,登臨DAC巔鋒的PHILIPSTDA1541A-S1(SingleCrown)CDM-4/19。數字同軸輸出,頂呱呱的轉盤機構,不做轉盤,枉費錢材。是長時間欣賞音樂的好寶貝。”后來我咨詢葉老師,了解到此機當年售價約合2萬元人民幣,或許也是ARISTON這個早已消失的品牌的旗艦機型吧?阿里斯頓的內部另外又聽人說:“位于倫敦的ARISTONacoustics公司,確實是英國的,這個公司目前還健在,只不過在中國沒什么名氣。”此機購于京城磁器口的二手商。這臺機的上家把前面板給摔壞了,但憑著它的好聲音,使我一下便在這家二手店內駐足。當時二手商還蒙我說是德國機(可能他也不清楚),我一聽很振奮,因為德國多好機,而且都很貴。我在網上也沒查到更多的資料,也就把它當成一臺德機了。的確,它的解析力極好,音場開闊,三頻都很不錯,像是德國機的聲音。后來在它和英國之寶的角逐中,我決定留用這臺,并服役了很多年。這里強調一下線材。關于這個事一直在打仗,不過絕大多數燒友還是承認線材的重要性。我認為,當你使用不同檔次的幾種線材,如果在你的設備上基本聽不出差別,就說明你的設備不夠檔次。就拿我這里說吧。因為刻錄盤便宜,所以前幾年在淘寶上精選細挑了近百張刻錄碟。以上這些碟機都聽過刻錄碟,長期以來一直沒發覺和正版盤甚至國外一百多的原版盤有明顯差別。后來慢慢升級了三大設備,慢慢調高線材的檔次,越來越發現刻錄碟不能再聽了。就說這臺Ariston吧,電源接口使用早期那種S形(眼鏡)線,不能用發燒線;后來在音頻線、喇叭線、其他電源線等均完成升級后,我請專業朋友做了一條接口是S形的電源線,線基用的天仙配。待所有線到齊后,一試機,立竿見影,所有的刻錄碟全不能入耳了,不夸張地說,把這種碟片放入機器,只消play一分鐘便聽不下去了,并且是任何一個人哪怕你從不聽音樂,也能馬上聽出和正版盤的差別。BOSE悠閑5號23.BOSE悠閑5號這種便攜機很好玩,還能聽廣播。它的CD部分外接功放大致相當于一臺二手千元CD機的水平,解析不高,其特點在于低頻很有力,聽流行音樂夠爆。聽耳機很好,這是此機的最大優勢。價低,可玩度高。24.天龍DCD-1400解碼芯片使用了兩片PCM56P。聲音方面,秉承天龍碟機一貫的大氣飽滿、聲場開闊、速度快的風格,聲音偏內斂,屬于“古典派”。聽歌劇人聲最好,很舒服,感覺用它聽EMI的老唱片挺不錯。1400有一個推力很好的耳放,這是很多燒友沒有發現的,它可以把我的森海600系列耳機推得風聲水起。一個幾百元的機器隨便玩玩,從價位上說挺值的。其他綜合:飛利浦951:朋友的,去聽過很多次了。屬于沒特點類型。根德FlneArtsbyGrundigCD1:完整地聽了5張碟,特點不足。馬蘭士17的內部馬蘭士17:朋友的,聽過幾張碟,比19要高級。但還是感覺馬機不適合聽古典。聽吉他,蓮機出來的是古典吉他,馬機出來的是沙灘吉他,這是我對比后的真實感受。蓮:朋友的,具體型號忘了,二手不到4000元的一款吧。專門借來聽過兩天,不如Ariston,聲音拘謹,失了些活潑。建伍8010:聽過幾張碟,初聽還行,典型日本聲,不耐聽。自然還不如它的“機皇”。歐其美:聲音偏軟,外觀古里古怪的。最后,著重聊聊近幾年我使用的兩臺高水平的CD機。珊瑚礁旗艦25.法國珊瑚礁這臺法國珊瑚礁AtollCD200MKIII是該品牌的旗艦型號,發燒天書B級頭牌推薦的機型,上家此機購于澳洲,國內新機售價約1.5萬元。我是不到半價從一位廣州白領手里買到,當時成色有九新,我平時對它保護有加,不聽時都蓋著一塊布,甚至連原裝遙控器都沒舍得用。參數如下:輸出電平(odB):2.5VRMS輸出阻抗:220ohmConverter(D/A):24Bit/192kHz訊噪比:105dB總諧波失真:<0.002%頻率響應:(5-20kHz)尺寸:440X280X90(mm)重量:7kg該機從價位和旗艦機型來說,已算一臺平民HI-END級別碟機。解碼為BB的1792(1794)頂級芯片,光頭為飛利浦的1202/1201,而先進的24Bit/192kHz技術,使它的音色華麗貴氣,呈現大動態,樂感豐富,平衡、大氣、細膩、潤滑的聲音,高中頻銜接非常順滑,低頻扎實有力。剛收到這臺碟機時,從外觀上看并不驚人,另外進出倉也沒有做好減震,放碟時有點兒咣當咣當的響聲。不過我想,既然法國人能定下這么高的價格,肯定內部用料和電路是其精髓所在,尤其在校音方面肯定是下足了功夫,這里面有很多不為人所知的高科技你這是。CD機就是嗓子,好嗓子是用來聽的,而不是看外觀多么花哨唬人。上家于2015年11月30日給我留言:“當年買回來珊瑚礁拿到朋友家,與他的馬蘭士SACD15S2和老款馬六(馬蘭士10)PK了一番。結果是兩臺馬蘭士全面落敗。”珊瑚礁旗艦的內部下面看看該廠的測評(摘錄):雖然Atoll的工廠并不是真的建在珊瑚礁島上,但也選擇了諾曼底——這個法國的知名沿海省份的Brecy鎮作為基地。這是一個充滿了濃郁法國鄉村味道的地方,到處郁郁蔥蔥,望眼所到之處皆是綠色。這樣的工作環境也讓他們設計制作的產品更有活生、自然的氣息。Stephane曾經在法國Triangle(三角牌)做過功放產品的設計師,四年后,他與弟弟一起成立了Atoll。讓更多普通發燒友能夠享受到Hi-Fi音響的樂趣,這是的Atoll追求。由于Atoll致力于生產“平民HiFi”,所以他家的產品外形大多樸實無華,沒有花里胡哨的各種設計。珊瑚礁一開聲即是撲面而來的自然舒適的迷人音色,平順從容地延展開來。就像秋天七里飄香的一片金燦燦的麥田那樣溫暖人心,沒有生硬的數碼味道……人聲明顯地要豐滿、立體許多,與配樂拉開了的距離。不僅渾厚的男聲如此,聽悠揚的女高音同樣可以體現出來。高潮部分的“一飛沖天”勁道十足而又不失豐富的華彩泛音。中、高頻除了華麗迷人外,延伸性也非常好。更難能可貴的是空氣感出色,這說明泛音結構豐富且正確,給人以形象的現場感。而它的低頻則緊湊凝聚,下潛深且量感充足,但又不至于有過高的聲音密度,讓人深情緊繃。歌者口型清晰,形體和定位也很準確地得到良好反映。速度方面,不算特別迅猛也絕不會有任何拖泥帶水之嫌。低音大提琴干凈利落,層次分明;單簧管飽滿明亮,絲毫不會單薄刺耳;短笛溫暖醇厚,高音泛著明亮的光澤。同時,他們對弱音的處理也非常到位,既不會被掩蓋掉,也不會故意突出,喧賓奪主。總體來說,法國珊瑚礁跟傳統的法國聲一樣,中性偏暖,優雅浪漫,并且有著優秀的結像力、定位能力,也有強勁的驅動力。樂圣里海26.英國樂圣里海ROKSANCASPIAN既然已經擁有一臺旗艦機,為什么還要更換?這就是發燒友的樂趣,因為投資有限,所以一件器材使用一段時間,在自己手里的所有CD片聽了一個遍,甚至有幾張已經聽了數遍,這時一旦碰上喜歡的器材,還是忍不住想更換,換一換口味。二手發燒市場就是有這個好處,器材大體上是保值的,只要沒有用壞,價格多多少少總差不多。不像電腦、手機、電視這些,買了就虧。珊瑚礁更多地體驗出了法國人的浪漫氣質,有人評它“聲底瀟灑飄逸,而缺乏厚度感”。瀟灑飄逸我完全贊同,但缺乏厚度感我卻不敢茍同。音響在于搭配,尤其到了這樣級別的器材,對于功放、音箱的選擇,是至關重要的。還有一個兩難的選擇,如果追求“厚度”,像前面介紹過的英國之寶,那個有厚度,但低頻又“糊”了;而珊瑚礁追求在底聲清晰(高解析)的基礎上,極力打造浪漫色彩。那么聽嚴肅音樂,如貝多芬,是否會顯得過于活潑了呢?這個不好說,只是一種猜測。我通常是一邊使用,一邊就把服役的器材掛到網上,不一定真的要賣,要等機會。珊瑚礁使用了兩年,忽然有個機會,南方一位燒友提出要用一臺樂圣CD機補差價交換我這臺。我查了查樂圣的介紹,也是普受好評的碟機,交換了又可以回籠一些現金,又可以換換口味,有何不可?這臺是英國樂圣里海的老款ROKSANCASPIAN第一代CD機,曾獲WhatHi-Fi五星評價,評語是:“不管給它什么音樂,它都能100%地再現。”這條評語本人十分認同,意思是說它屬于全能型,沒有什么明顯的缺陷,如果實在要挑它的缺點,那么就是平民化,不是特別高檔的機器。另外,它的全新光頭(型號是三洋sf-p1和sf-90)不好找,主要是光頭的排線不是網上通常見到的那種。另外,里面的齒輪是老式的,太軟,用幾年容易老化。這臺機器如今正在我這里服役,到手快三年了吧,不過近兩年來由于忙許多雜事,并沒怎么聽。但是對它的聲音我是非常喜愛的。如一位網友的評價:“背景漆黑寧靜,聲音柔美,萬元以下好選擇之一。”它的底聲特別干凈,但色調不冷(不像劍橋);聲音飽滿有厚度,但不會糊(不像英國之寶);結像清晰,質感強,低頻有力,這和珊瑚礁旗艦如出一轍,說明它也是有一定檔次的機型,而它比較中性的風格,不偏不倚,不像珊瑚礁那樣強調浪漫氣息;音樂味道極好,但不加味精(不像馬蘭士)。所以對于這臺碟機,我準備一直留用了。已磨損的黃色齒輪上面說了,它的齒輪太軟,易磨損。這件事我已經折騰兩次了,第一次發現進出倉有問題,是齒輪嚴重磨損,于是在淘寶買了便宜的拆機機架,請人拆下上面的齒輪安上了。不過拆機的齒輪也是舊的,用了一段又磨損了。本市有個修音響最有名的店叫馬斯特,我去找那人,他說可以定制新齒輪,永不磨損。好吧,既然已經打定決心留用這臺CD機,就換吧——小小齒輪一枚加上人工修理費要了我800元——修吧!現在機器狀態一切正常。最后補充一臺:馬克39今天和一位朋友去“大燒”陶先生家聽他的音響,他的CD機很棒,是一臺馬克39,花1.8萬元買的二手機。陶先生家有很多音箱,包括一些大單元的紙盆古董喇叭,一對不錯的天朗。還有兩對上萬元購來的名箱,一個是瑞士的瑞寶,一個是意大利的世霸。功放有幾臺膽前級、靈獅后級、蓮合并機,還有LP唱片機等等,真可謂大燒。除此之外,他還用普通的國產銀笛和沖擊波喇叭制作了一對小音箱。在這里聆聽的感受是:音源太重要了!用這臺近2萬元的馬克39播放出的音樂,無論用哪種功放和音箱搭配,都有很高的可聽度。這是真話,即便搭配一個200塊錢的桌面微型數字功放,聽那對自己制作的迷宮小箱,也呈現出了舒適的音場和活潑的演奏/演唱,濃郁的音樂味兒。最后總結一句話:我們有充足的理由相信一臺優質CD機在音響中的重要性。
我用過近30臺CD機一定不要懷疑優質碟機在音響中的重要性
本人算不上什么老燒,不過涉足發燒音響倒也有20多年了,使用過的三件套——CD機、功放、音箱,也已經更換過無數,雖然沒追逐過什么高大上的設備,但進進出出的,折騰之余,自然體驗到了其中那些無窮的樂趣。直到兩三年前,手里的器材才算穩定下來,從那時起便極少更換了。正所謂: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今天就聊聊音源——CD機吧。從源頭上講,音源在音響系統中至關重要,這好比幾個人站在你面前唱歌,每個人的聲音都不一樣,所以也就有了無數品牌的CD機。不同的CD機就像不同的人的嗓子,聲音千差萬別。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