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5主板bioss設置u盤
845主板bioss設置u盤
電腦;華碩官方宣稱這塊主板締造了B550世界內存超頻的記錄6068MHz,還可以將R3-3300X超頻至全核心6798.65MHz。值得一提的是,ROGSTRIXB550-IGAMING這塊主板采用了8層PCB設計,內置了耐久靜音風扇的散熱冰甲,能大幅度提高散熱效率。在選擇主板的時候,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看芯片組。例如英特爾的B250、Z390等,還有AMD的X370、X399等等這些芯片組。隨著科技的發展,這些芯片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都采用了單芯片的設計。但是在十幾年前乃至幾十年前,這個情況卻和現在有所不同。那時的主板是什么樣。
導讀電腦;華碩官方宣稱這塊主板締造了B550世界內存超頻的記錄6068MHz,還可以將R3-3300X超頻至全核心6798.65MHz。值得一提的是,ROGSTRIXB550-IGAMING這塊主板采用了8層PCB設計,內置了耐久靜音風扇的散熱冰甲,能大幅度提高散熱效率。在選擇主板的時候,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看芯片組。例如英特爾的B250、Z390等,還有AMD的X370、X399等等這些芯片組。隨著科技的發展,這些芯片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都采用了單芯片的設計。但是在十幾年前乃至幾十年前,這個情況卻和現在有所不同。那時的主板是什么樣。
![](https://img.51dongshi.com/20250105/wz/18505243252.jpg)
845主板bioss設置u盤(845主板u盤啟動)[PConline 資訊]對于不少電腦發燒友來說,一般都會追尋高配置的電腦,很多時候都會自己DIY組裝一臺新的電腦,而一臺電腦主機最為重要元件之一可以說是主板,那么大家對近期主板有了解嗎?就拿華碩近日推出了新款的主板ROGSTRIXB550-IGAMING主板來說下。電腦華碩官方宣稱這塊主板締造了B550世界內存超頻的記錄6068MHz,還可以將R3-3300X超頻至全核心6798.65MHz。值得一提的是,ROGSTRIXB550-IGAMING這塊主板采用了8層PCB設計,內置了耐久靜音風扇的散熱冰甲,能大幅度提高散熱效率。我們在選擇主板的時候,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看芯片組。例如英特爾的B250、Z390等,還有AMD的X370、X399等等這些芯片組。隨著科技的發展,這些芯片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都采用了單芯片的設計。但是在十幾年前乃至幾十年前,這個情況卻和現在有所不同。那時的主板是什么樣?在屬于IBMPC/XT/AT(286)/386的時代,那時的主板還沒有芯片組這一確切的概念。當時的芯片組的選擇可以說是五花八門,SIS(矽統)、NEC等這些公司都為這些平電腦臺退出過這些所謂的“芯片組”,可以說在當時處于一種群龍無首的狀態了。但這一情況隨著486時代的開始,Intel開始進駐芯片組領域后,發布了Intel的歷史上第一款芯片組:Intel420系列芯片組后有所改變。而在當時,因為當年的芯片集成度不高的原因,使用了這款芯片組的主板,都有著印著Intel標志的三個大芯片,和我們所說的“南北橋”卻不大一樣。而隨著586時代的到來,英特爾Pentium的橫空出世,因為這塊處理器飛躍般的性能,讓英特爾意識到了,盡管處理器的性能非常強,但沒有好的芯片組一樣不行。也正是因為這樣,也催生出了一代傳奇般的芯片組:430系列芯片組。在430系列芯片組中,首當其沖的就是橋芯片變成了兩顆,分別為82349HX北橋和82371SB南橋。至此,芯片組算是正式有了南北橋這一概念。隨著后來的Pentium2的問世和AGP顯卡的普及,英特爾因此專門為Pentium 2設計了Intel440系列芯片組。這一系列芯片組中,最為著名的當屬Intel440BX。隨著南北橋這一概念正式確立,北橋負責內存、CPU、顯卡之間的高速數據傳輸;而南橋則負責磁盤、USB、PCI等低速設備之間的數據傳輸。在Pentium 3的時代,英特爾也正式發布了Intel810芯片組。得益于制程工藝的進步,Intel 810芯片組成為了歷史上首次將Inteli752集成顯卡撞進了北橋內的芯片組的芯片組,這就是到后來“買主板送顯卡”這個梗的起源。不止北橋,Intel 810芯片組也首次帶來了我們熟知的ICH系列南橋,南橋內首次集成了網卡和AC97聲卡模塊,使用戶可以少花錢就能獲得一張網卡和聲卡,也占用主板上面的插槽。而到了2000年,Pentium4正式發布。為了大力推廣奔騰4平臺,英特爾推出了一款非常具有開創性色彩的芯片組,也就是Intel850系列芯片組。在這款芯片組上,Intel創造了幾個第一,分別是:第一款采用前端總線(FSB)設計的芯片組;第一款北橋采用了FC-BGA封裝的芯片組;第一款支持AGP4X接口的芯片組。雖然有了這么多的第一,不過850芯片組的ICH2南橋,其實就是ICH0的馬甲,只不過相比于ICH0,多了兩個USB2.0Fullspeed接口。當然,850芯片組只支持RambusDRAM內存,也就是RDRAM內存。這種內存不僅價格非常昂貴,功耗和發熱量也非常的驚人。而這也違背了英特爾推廣奔騰4處理器的初衷。那還怎么低成本推廣奔4平臺呢?于是Intel845芯片組問世了初代的Intel845芯片則其實就是850芯片組更換了北橋,而南橋依舊是ICH2,也只支持SDRAM。后續的845D芯片組中,英特爾添加了對DDR內存的支持,也算是趕了個晚集。而845G/P這一代845芯片組,它不僅全面支持了DDR內存和533Mhz的前端總線,南橋更是升級到了ICH4,為芯片組全面添加了USB2.0Hi-speed的支持。直到后續的865芯片組,可以說是英特爾歷史上最長壽命的芯片組之一,它是第一款支持LGA775處理器、AGP8X、800Mhz前端總線和DDR400內存的Intel芯片組。ICH5南橋進步更是巨大,它首次為芯片組帶來了SATA接口和RAID技術的支持。而且這款芯片組后來被證實支持雙核CPU,可以說是Intel有史以來支持雙核CPU的最老的芯片組了。當然,也作為長壽的Intel945系列芯片組,Intel為了在雙核之戰中分得一杯羹,便搶先推出了PentiumD系列處理器,配合著945系列芯片組,它首次提供了DDR2667內存和正式的雙核CPU的支持,其帶來的一代傳奇——ICH7南橋,首次帶來了對SATAII的支持。這個南橋后來甚至還被用在G31/G41/P31等低端平臺上,繼續發光發熱。乃至后來的965、P35等芯片組,也只是提升了最大前端總線、增加內存支持、升級南橋和顯卡等一系列常規提升。為什么現在卻看不到北橋了?直到2009年,第一代酷睿i系列處理器問世,帶來了全新的QPI總線,北橋也隨之被整合進CPU里,從此消費級主板上只剩下了一個橋芯片,稱為PCH。當然IntelX58芯片組除外。受限于制程,Intel在設計X58芯片組的時候,學了AMD在K8時代的一招——只將內存控制器集成進CPU里,保留南北橋結構。況且X58北橋的制程往往要比CPU落后一截,再加上要承擔32條PCIE通道的重任,使得X58的北橋非常燙,很多X58寨板就是這樣燒壞的。但也正是由于內存控制器集成進了CPU里,使得眾多X58主板(包括寨板)在搭配至強處理器時,都可以支持REGECC內存。從2代SandyBridge平臺開始,Intel全系列芯片組都全面采用了PCH設計,傳統的南北橋結構從此退出了歷史舞臺,從此,這種單芯片的設計一直延續到現在。或許有一天,南北橋這個概念也會消失吧通過上面的內容我們不難看出,無論是有了南北橋這個概念起,還是北橋被集成進了處理器,每一次的提升離不開工藝制程的進步。一切的電子設備都如此,隨著工藝的發展和科技的創新,我們的電子產品才會更輕,更薄,使用體驗更好。或許處理器突破了7nm的極限;也或許隨著處理器SOC化的提高,我們甚至可以預料到,PCH芯片也會有消失的一天。到那時主板也就沒有芯片組的區分,挑選主板的時候看中的可能更多是板型、接口、接口和價格,到了那個時候主板也應該改名為“電路板”了。電腦
845主板bioss設置u盤
電腦;華碩官方宣稱這塊主板締造了B550世界內存超頻的記錄6068MHz,還可以將R3-3300X超頻至全核心6798.65MHz。值得一提的是,ROGSTRIXB550-IGAMING這塊主板采用了8層PCB設計,內置了耐久靜音風扇的散熱冰甲,能大幅度提高散熱效率。在選擇主板的時候,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看芯片組。例如英特爾的B250、Z390等,還有AMD的X370、X399等等這些芯片組。隨著科技的發展,這些芯片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都采用了單芯片的設計。但是在十幾年前乃至幾十年前,這個情況卻和現在有所不同。那時的主板是什么樣。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