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節性癢疹二十年
結節性癢疹二十年
對于皮疹泛發且癥狀嚴重的患者,可考慮使用小劑量皮質類固醇激素,如強的松10mg,每日3次,以暫時緩解癥狀,但停藥時易復發。中醫中藥治療結節性癢疹也有一定療效,如荊防清熱湯、涼血清風湯、癢疹方、永安止癢方等,對于脾虛者可使用加減胃苓湯等方劑。外用藥物如酚爐甘石洗劑及皮質類固醇軟膏或霜劑也常被使用。其他治療方法包括自家結節組織脫敏治療、液氮冷凍療法、局部封閉療法和皮損內注射皮質類固醇激素等,可根據病情選用。方劑1:蒼耳子、地膚子、威靈仙、艾葉、吳茱萸各15g,水煎溻洗,適用于成人癢疹。方劑2:路路通、蒼術各60克,百部、艾葉、枯礬各15g,水煎溻洗局部。
導讀對于皮疹泛發且癥狀嚴重的患者,可考慮使用小劑量皮質類固醇激素,如強的松10mg,每日3次,以暫時緩解癥狀,但停藥時易復發。中醫中藥治療結節性癢疹也有一定療效,如荊防清熱湯、涼血清風湯、癢疹方、永安止癢方等,對于脾虛者可使用加減胃苓湯等方劑。外用藥物如酚爐甘石洗劑及皮質類固醇軟膏或霜劑也常被使用。其他治療方法包括自家結節組織脫敏治療、液氮冷凍療法、局部封閉療法和皮損內注射皮質類固醇激素等,可根據病情選用。方劑1:蒼耳子、地膚子、威靈仙、艾葉、吳茱萸各15g,水煎溻洗,適用于成人癢疹。方劑2:路路通、蒼術各60克,百部、艾葉、枯礬各15g,水煎溻洗局部。
抗組織胺藥物治療是結節性癢疹的常見方法,如撲爾敏、賽庚啶、維生素C、息斯敏10mg、特非那丁60mg、新敏樂8mg、仙特敏10mg等,以及西米替丁400mg加入5%葡萄糖氯化鈉注射液500mL靜滴,這些藥物有助于緩解瘙癢癥狀。對于皮疹泛發且癥狀嚴重的患者,可考慮使用小劑量皮質類固醇激素,如強的松10mg,每日3次,以暫時緩解癥狀,但停藥時易復發。中醫中藥治療結節性癢疹也有一定療效,如荊防清熱湯、涼血清風湯、癢疹方、永安止癢方等,對于脾虛者可使用加減胃苓湯等方劑。外用藥物如酚爐甘石洗劑及皮質類固醇軟膏或霜劑也常被使用。其他治療方法包括自家結節組織脫敏治療、液氮冷凍療法、局部封閉療法和皮損內注射皮質類固醇激素等,可根據病情選用。方劑1:蒼耳子、地膚子、威靈仙、艾葉、吳茱萸各15g,水煎溻洗,適用于成人癢疹。方劑2:路路通、蒼術各60克,百部、艾葉、枯礬各15g,水煎溻洗局部。方劑3:淫羊藿、荊芥、苦參、紫草、蛇床子、鶴虱各15g,黃柏、川椒各12克,枯礬、五倍子各10克,水煎褐銑或擦洗患處。當歸飲子加減:蒺藜15克、僵蠶12克、烏梢蛇15克、白鮮皮12克、生地15克、丹皮12克、赤芍12克、麥冬15克、茯苓15克、珍珠母20克、甘草3克,土茯苓30克,白術12克,薏苡仁30克,白鮮皮15克,苦參10克,蛇床子10克,地膚子10克,三棱10克,莪術10克,紅花10克,丹參15克,赤芍15克,皂刺10克,甘草10克,水煎服,第3煎溫洗患處。野菊花、青蒿、生地、白茅根、生薏米、白鮮皮、大青葉各30g,丹皮、地骨皮各15g,茵陳20g。隨證加減:紅斑型加生石膏30g,丹參15g、秦艽10g。偏方:四物消風散,藥物組成:生地黃15g,當歸10g,荊芥10g,防風10g,赤芍藥10g,川芎15g,白鮮皮15g,蟬蛻10g,薄荷10g,獨活12g,柴胡10g,大棗5枚。癢甚者加全蝎6g、烏梢蛇9g;結節堅實者,加皂角刺10g、穿山甲5g。
結節性癢疹二十年
對于皮疹泛發且癥狀嚴重的患者,可考慮使用小劑量皮質類固醇激素,如強的松10mg,每日3次,以暫時緩解癥狀,但停藥時易復發。中醫中藥治療結節性癢疹也有一定療效,如荊防清熱湯、涼血清風湯、癢疹方、永安止癢方等,對于脾虛者可使用加減胃苓湯等方劑。外用藥物如酚爐甘石洗劑及皮質類固醇軟膏或霜劑也常被使用。其他治療方法包括自家結節組織脫敏治療、液氮冷凍療法、局部封閉療法和皮損內注射皮質類固醇激素等,可根據病情選用。方劑1:蒼耳子、地膚子、威靈仙、艾葉、吳茱萸各15g,水煎溻洗,適用于成人癢疹。方劑2:路路通、蒼術各60克,百部、艾葉、枯礬各15g,水煎溻洗局部。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