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愛同學,打開空調 ”
“ 小愛同學!,打開空調 ”
“ 小愛同學???? ”
電腦上個月,托尼在家里爽快沖浪的時候,
發現家里的米家突然宕機了。。。
不管托尼怎么重啟路由器,更新系統也都沒有作用。
最后,還得是本著 “ 哪里崩了上微博 ” 的精神,才在熱搜上發現了問題的根源。
好家伙,不是咱自家的事情,是米家服務器崩了。
白擱這操了半天心。
哎所以,我就控制一下自己家里的燈,為啥還和米家的服務器有關?
就不能少些套路,多點真誠,點對點通訊,一步到位,別從服務器繞一圈嘛?
/> 互聯一張網咱就是說,要讓設備之間能互相連通,第一步就得找個靠譜的通訊協議才行。
米家在這方面的選擇可以說的上是 “ 博采眾長 ” 了。
在 2015 年的極客公園創新大會上,小米最早發布的小米智能家庭套裝里用的就是打包的 Zigbee 套裝。
再往后,隨著藍牙和 WiFi 技術的不斷更新,米家也把這些東西都給放入了自己的懷抱。
小小一個米家,竟然能同時支持 Zigbee,藍牙,藍牙 mesh,WiFi 這四位臥龍鳳雛。
不過雖然從理論上來講,上面這幾類協議都有成熟的本地互連方案。
但是為了整個系統的流暢和穩定性,但是咱們一上手,就會發現這里有一個繞不過的節點 —— 米家 App。
就拿家里的米家藍牙燈舉個例子吧,咱們手機上一個簡單的開關等操作。
不是讓手機直接通過屋內的藍牙網關和燈泡進行互聯控制。
這信號,會先通過 WiFi 往米家服務器跑一圈,等到米家服務器知曉后,再通過網絡來通知咱們屋里的藍牙網關。
只有接收到了服務器的信號,藍牙網關才會通知燈泡,把燈光打開。
屬實是繞了個最遠的距離了。
所以說,明明理論上能支持本地運行,為啥不做呢?
/> 智能家居之踵表面原因說來也簡單,米家支持的協議太多了。
這幾年隨著米家慢慢開始和 Zigbee “ 分手 ”,主力推廣通過藍牙、 WiFi 協議控制的智能設備。
但是以前用戶買的 Zigbee 設備還在用呢。
就有點像電腦上的過去 USB 2.0 接口,在退役后,還有著悠久的生命周期。
Zigbee 和 Zigbee 設備的本地互聯容易做,但是藍牙網關和 Zigbee 設備的本地聯動。。。做起來好不好用,就得打個問號了。
再加上米家的市場足夠大,面向的用戶環境也更為復雜,咱也不知道四種通訊協議會被用戶排列組合出多少花來。
靠軟件的努力來彌補硬件市場的不足,是個吃力不討好的活。
所以對米家來講,本著開發成本和穩定性的考慮,干脆就全上云了方便了事。
而且吧,咱們如果想要搞好本地控制這件事,不單單是搞好一個通訊協議就能解決這問題。
像隔壁蘋果走的就是這個條路子,在推出 homekit 的時候,順手也搓了一套新協議( HAP )出來。
從一開始,就是奔著本地互聯去的。
但是這樣搞嘛。。。也帶來了倆新問題。
這新協議的兼容性,就比藍牙, WiFi 這些麻煩了不少。
在推廣產品的時候,還得別人愿意給你自家的通訊協議做適配才行。
可能也就蘋果了,才有底氣去 Push 別的廠家來做這件事。
順便還和數據線的 MFI 一樣,再收廠家一筆錢。
所以這兩年大伙一提到 homekit,滿腦子想的就是貴。
而且,這種新協議往往比我們想象的更廢算力。
想要實現數據純粹放本地來處理的話,如何保證信息的安全性,如何保證通訊的時效性。。。
這個計算量,可不是隨便找個設備就能處理的。
蘋果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也得讓用戶額外購買一個 homepod 或者 iPad 來當 “ 家庭中樞 ”。
這一個中樞的價格,都可以買一套米家的燈泡了。。。
/> 語音的算力黑洞而除了用米家 App 來開關智能設備,咱們平時想要用爽米家生態,也絕對離不開小愛同學的語音控制。
托尼晚上睡前,可喜歡用小愛同學關燈和設置明天的起床鬧鐘了。
起床失敗 ▼
然而在語音信息的離線處理上。。。各家可以說都沒有太好的進展。
就算是強如蘋果,號稱能做到離線處理 siri。
但是仔細一看發現。。。這 siri 雖然離線了,但是沒有辦法完全離線。
能識別出來的指令寥寥無幾,只能做點簡單的定時,修改設置之類的應用。
每年都能發布 “ 最好的神經引擎芯片 ” 的蘋果公司尚且如此,托尼是不敢對別家在本地引擎方面有太多的期待了。。。
所以說,在這個廠商還因為各種理由沒辦法實現打通智能家居本地化技術鏈的場景。
咱們想獲得更好的本地化體驗,可能只得自己多費點心思多折騰折騰。
也不能把推動智能家居行業變革的壓力都給到米家身上。
面對過于復雜的家庭情況來說,上云處理已經是綜合成本,效率后的最佳考量了。
( 如果服務器不崩的話 )
而且,其實米家也在設備里留了讓你 DIY 的接口。
打開 Github ,我們就能可以通過 Home Assistant 等軟件,來實現把米家設備給接入 homekit,體驗手搓本地控制的快樂。
在上次斷網后,托尼已經在自家的軟路由上開始折騰了,如果差友感興趣的話,等搞好后再分享給大家看看。
畢竟,家里的智能化設備越多,咋就越不愿去體驗失去它們的日子。
電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