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鏈的設計初衷是為了解決穿脫的便捷性問題。1893年,美國機械工程師賈德森發明了可移動的扣子,即拉鏈的雛形,旨在解決穿脫長筒靴系鞋帶的麻煩。然而,由于早期拉鏈存在笨重、鉤環搭接松散等問題,并未立即受到歡迎。直至1924年,法國巴黎協和廣場發生了一起飛行表演的意外墜機事件,原因是飛行員上衣掉的一個紐扣滾進了飛機發動機,引起了事故。因此,法國國防部下達了不準在飛行服裝上釘紐扣的命令,歐美各國紛紛仿效。瑞典工程師森貝克趁機向軍方推薦用拉鏈取代紐扣的新飛行服,拉鏈因此開始在軍事領域廣泛應用,并逐漸進入民用領域。到了1993年,拉鏈被許多評論家視為百年來國際上最重要的創造之一,更被BBC稱為國際奇跡。這使得吉田忠雄憑借拉鏈生意,從350日元起家,成為世界拉鏈大王。他創立的YKK(全稱為Yoshida Kogyo Kabushikigaisha,吉田工業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拉鏈制造公司,每年營業額達25億美元,一年銷售近100億個拉鏈,可以繞地球50多圈,其產品占日本拉鏈市場的90%、美國市場的45%、世界市場的35%。盡管拉鏈在服裝設計中占有一席之地,但扣子并未因此退出舞臺。扣子以其安全、時尚的特點,依然受到許多設計師和消費者的喜愛。例如,在某些特定場合,如飛行員的服裝,為了確保安全,仍然會選擇使用紐扣。而在日常穿搭中,扣子可以提供更為精致和復古的外觀,可根據不同的材質和設計選擇不同類型的扣子,以達到風格上的統一和協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