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矩是物理學上的一個概念,定義為垂直方向的力乘上與旋轉中心的距離,公制單位為牛頓-米(N-m),轉換成國人熟悉的公斤-米(kg-m)單位時,可以除以重力加速度9.8m/sec2。在英制單位中,扭矩的單位為磅-呎(lb-ft),在美國車的型錄上較為常見,轉換成公制單位時,只需將lb-ft的數字除以7.22即可。汽車驅動力的計算方式是將扭矩除以車輪半徑。舉例來說,一部1.6升的引擎大約可發揮15.0kg-m的最大扭力,此時若直接連上185/60R14尺寸的輪胎,半徑約為41公分,則經由車輪所發揮的推進力量為15/0.41=36.6公斤的力量。然而,這個數值并不是實際的推力,因為機械傳輸的過程中必定有損耗,因此必須將機械效率的因素考慮在內。汽車驅動力的計算公式為:扭矩×變速箱齒比×最終齒輪比×機械效率/輪胎半徑(單位為公尺)。在汽車上,引擎輸出至輪胎為止共經過兩次扭矩的放大,第一次由變速箱的檔位作用而產生,第二次則導因于最終齒輪比(或稱最終傳動比)。舉例來說,手排六代喜美的一檔齒輪比為3.250,最終齒輪比為4.058,而引擎的最大扭矩為14.6kgm/5500rpm,于是我們可以算出第一檔的最大扭矩經過放大后為14.6×3.250×4.058=192.55kgm,比原引擎放大了13倍。馬力并非力,而是功率的一種,定義為單位時間內所能做功的大小。英制馬力(hp)定義為:一匹馬于一分鐘內將200磅(lb)重的物體拉動165英呎(ft),相乘之后等于33,000ft-lb/min;而公制馬力(PS)定義則為一匹馬于一分鐘內將75公斤的物體拉動60公尺,相乘之后等于4500kg-m/min。同樣被稱為馬力,英制馬力與公制馬力的定義竟然不一樣!1hp=746W;1PS=735W。盡管如此,我們不得不繼續使用「馬力」這個名字,畢竟已經用太久了,講「功率」恐怕沒幾個消費者聽得懂。在汽車上,1PS與1hp之間的差異僅1.5%,每一百匹馬力差1.5匹,差異并不大。如果在同樣的轉速下,增加20匹馬力,代表能增加多少推力呢?以最大扭力點發揮于5000rpm的情況下,將公式稍微變換一下,可發現增加的扭力=20hp×727/5000rpm=2.9kgm。扭矩與功率的換算公式為:假設一圓的半徑為r(單位為m),扭矩為T(單位為N-m),則圓周上切線方向的力F=T/r,功率P的定義為「每秒鐘所作的功」,對于圓周運動而言,每旋轉一圈所作的功為:F×圓周總長2πr,將F=T/r代入計算,每一圈所作的功Work=F×2πr=(T/r)×2πr=2πT,再乘上引擎轉速rpm就是每分鐘所作的功,但功率P的單位是N-m/sec,所以需除以60,轉換成每秒所作的功。代入公式:P=T2πrpm/60,將常數整理后,則可得P(kW)=Trpm/9545。通過以上公式可知,一臺車的動力由發動機傳輸到車輪,需要經過多組齒輪因此有所損耗,如果德制馬力測的是傳遞到車輪上的動力,那么同樣發動機用在不同車型上的動力輸出應該不同。試拿bmw330和bmw530做比較,其功率均是225hp/5900rpm;結論,要么bmw在數據上造假,要么它測的是發動機輸出凈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