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藥:山白菊的功效與作用
中草藥:山白菊的功效與作用
山白菊含黃酮甙類、皂甙類,以及醣類、酯類、鞣質、蛋白質、氨基酸、葉綠素等。根部主要含皂甙類(主要為甾體皂甙),而無黃酮類;地上部分(莖、葉)主要含黃酮甙類,而無皂甙。皂甙類的祛痰作用較好,黃酮甙類的止咳作用較好,故一般以帶根全草入藥。性味苦辛,涼。用于疏風清熱解毒,祛痰鎮咳。治風熱感冒,扁桃體炎,支氣管炎,疔瘡腫毒,蛇咬,蜂螫。內服:煎湯,0.5~2兩;或搗汁飲。外用:搗敷。臨床應用治療老年慢性氣管炎,療效明顯。但少數病人服藥后1~2天內可能有頭昏、頭痛、惡心、嘔吐、胃部不適等副作用,一般3~5天內可自行消失。提醒您:山白菊 此中草藥來源于網絡,使用前請遵醫囑。
導讀山白菊含黃酮甙類、皂甙類,以及醣類、酯類、鞣質、蛋白質、氨基酸、葉綠素等。根部主要含皂甙類(主要為甾體皂甙),而無黃酮類;地上部分(莖、葉)主要含黃酮甙類,而無皂甙。皂甙類的祛痰作用較好,黃酮甙類的止咳作用較好,故一般以帶根全草入藥。性味苦辛,涼。用于疏風清熱解毒,祛痰鎮咳。治風熱感冒,扁桃體炎,支氣管炎,疔瘡腫毒,蛇咬,蜂螫。內服:煎湯,0.5~2兩;或搗汁飲。外用:搗敷。臨床應用治療老年慢性氣管炎,療效明顯。但少數病人服藥后1~2天內可能有頭昏、頭痛、惡心、嘔吐、胃部不適等副作用,一般3~5天內可自行消失。提醒您:山白菊 此中草藥來源于網絡,使用前請遵醫囑。
山白菊,又稱野白菊、小雪花等,為菊科植物山白菊的帶根全草。山白菊多年生草本,高30~90厘米,莖直立,基部光滑或被毛。葉互生,卵形至卵狀橢圓形,長2.5~10厘米,寬1~2.5厘米,先端鈍,基部狹,邊緣有疏鋸齒,兩面均粗糙有毛,脈3條,明顯。頭狀花序頂生,排列成傘房狀;總苞半圓形,苞片2~3列,邊緣薄;舌狀花白色,管狀花黃色。瘦果扁平,冠毛豐富,銹色或暗白色。花期秋季。生于路邊、水溝邊、曠野草叢中,我國大部分地區有分布。夏、秋采收,鮮用或曬干。山白菊含黃酮甙類、皂甙類,以及醣類、酯類、鞣質、蛋白質、氨基酸、葉綠素等。根部主要含皂甙類(主要為甾體皂甙),而無黃酮類;地上部分(莖、葉)主要含黃酮甙類,而無皂甙。皂甙類的祛痰作用較好,黃酮甙類的止咳作用較好,故一般以帶根全草入藥。性味苦辛,涼。用于疏風清熱解毒,祛痰鎮咳。治風熱感冒,扁桃體炎,支氣管炎,疔瘡腫毒,蛇咬,蜂螫。內服:煎湯,0.5~2兩;或搗汁飲。外用:搗敷。臨床應用治療老年慢性氣管炎,療效明顯。但少數病人服藥后1~2天內可能有頭昏、頭痛、惡心、嘔吐、胃部不適等副作用,一般3~5天內可自行消失。提醒您:山白菊 此中草藥來源于網絡,使用前請遵醫囑。
中草藥:山白菊的功效與作用
山白菊含黃酮甙類、皂甙類,以及醣類、酯類、鞣質、蛋白質、氨基酸、葉綠素等。根部主要含皂甙類(主要為甾體皂甙),而無黃酮類;地上部分(莖、葉)主要含黃酮甙類,而無皂甙。皂甙類的祛痰作用較好,黃酮甙類的止咳作用較好,故一般以帶根全草入藥。性味苦辛,涼。用于疏風清熱解毒,祛痰鎮咳。治風熱感冒,扁桃體炎,支氣管炎,疔瘡腫毒,蛇咬,蜂螫。內服:煎湯,0.5~2兩;或搗汁飲。外用:搗敷。臨床應用治療老年慢性氣管炎,療效明顯。但少數病人服藥后1~2天內可能有頭昏、頭痛、惡心、嘔吐、胃部不適等副作用,一般3~5天內可自行消失。提醒您:山白菊 此中草藥來源于網絡,使用前請遵醫囑。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