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即是空是什么意思
色即是空是什么意思
法藏在其著作《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略疏》中,詳細解釋了二乘與菩薩對色空之二疑及三疑。色空相望之三義:(1)相違義,空中無色,色中無空,以色害空,以空害色。(2)不相礙義,若此色為幻色,則不礙空;若此空為真空,則不妨色。(3)相作義,此幻色之全體若非空,則不成幻色;真空之全體若非色,則不成真空。亦即依色即空而有色,依空即色而有空。印順在《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講記》中指出,佛明五蘊皆空,首拈色蘊為例。色與空的關系,本經用不異、即是四字來說明。色不離空,空不離色,故說";色不異空,空不異色"。有人認為色是有,空是無,今雖說二不相離而實是各別的,空仍是空,色仍是色。為除這種計執,所以佛接著說";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即表示空色二不相離,而且相即。
導讀法藏在其著作《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略疏》中,詳細解釋了二乘與菩薩對色空之二疑及三疑。色空相望之三義:(1)相違義,空中無色,色中無空,以色害空,以空害色。(2)不相礙義,若此色為幻色,則不礙空;若此空為真空,則不妨色。(3)相作義,此幻色之全體若非空,則不成幻色;真空之全體若非色,則不成真空。亦即依色即空而有色,依空即色而有空。印順在《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講記》中指出,佛明五蘊皆空,首拈色蘊為例。色與空的關系,本經用不異、即是四字來說明。色不離空,空不離色,故說";色不異空,空不異色"。有人認為色是有,空是無,今雖說二不相離而實是各別的,空仍是空,色仍是色。為除這種計執,所以佛接著說";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即表示空色二不相離,而且相即。
色即是空,這一古老教義蘊含了深刻的哲理。在佛教中,"色"代表有形質的一切萬物,這些萬物皆因緣而生,并無實有之性,故謂之"空"。因此,"色即是空"意味著萬物的本體為空。玄奘法師所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中,有云:"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小乘佛教認為人是由五蘊假合而成,并無獨立自存之實體,故說"人無我";大乘佛教則進一步認為五蘊自身亦虛假不實,故說"法無我"。所謂五蘊皆空,意謂不論物質現象(色)或精神現象(受、想、行、識)均屬因緣所生法,無固定不變之自性。法藏在其著作《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略疏》中,詳細解釋了二乘與菩薩對色空之二疑及三疑。色空相望之三義:(1)相違義,空中無色,色中無空,以色害空,以空害色。(2)不相礙義,若此色為幻色,則不礙空;若此空為真空,則不妨色。(3)相作義,此幻色之全體若非空,則不成幻色;真空之全體若非色,則不成真空。亦即依色即空而有色,依空即色而有空。印順在《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講記》中指出,佛明五蘊皆空,首拈色蘊為例。色與空的關系,本經用不異、即是四字來說明。色不離空,空不離色,故說"色不異空,空不異色"。有人認為色是有,空是無,今雖說二不相離而實是各別的,空仍是空,色仍是色。為除這種計執,所以佛接著說"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即表示空色二不相離,而且相即。佛法認為,色(一切法也如此)是因果法,凡是依于因緣條件而有的,就必歸于空。因法的自性實有,即應法法本來如是,不應再藉因緣而后生起;若必仗因緣而能生起,那法的自性必不可得。由此,一切果法都是從因緣生。從因緣生,果法體性即不可得,不可得即是空,故佛說一切法畢竟空。反之,果法從因緣有,從果法的作用形態又不即是因緣,可從因緣條件有,雖有而非實有,故佛說一切法緣起有。可知色與空,是一事的不同說明。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指人間之物質、身體本系空無實體,而由地、水、火、風四大和合而成,故稱空即是色;四大若離散,則復歸空無,故稱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并非析色見空,而系體達色之當體即空之故,空者亦非意味斷滅,即有即空方是真空。此真空既為有,故必不異于有,以空即是有,而說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表示真空不異于色法,空的當體即是色。這并非析色見空,而是體達色之當體即空。空是一切法普遍而根本的真理,大至宇宙,小至微塵,無不如此,即無不是緣起無自性的。能在一法達法性空,即能于一切法上通達。般若波羅密多心經中說:"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即說明此空色不相礙而相成的道理。經中接著說:"受想行識,亦復如是"。這是說:不但從色的現象說:色不異空,乃至空即是色,若從受的現象上說:也是受不異空,空不異受;受即是空,空即是受的。想與行識,都應作如此說。空是一切法普遍而根本的真理,大至宇宙,小至微塵,無不如此,即無不是緣起無自性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一教義旨在引導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洞察到事物的真實本質,而非表面現象。通過這種洞察,人們可以超越迷惑與痛苦,達到真正的解脫。這一教義不僅適用于物質世界,也適用于精神世界。詳情
色即是空是什么意思
法藏在其著作《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略疏》中,詳細解釋了二乘與菩薩對色空之二疑及三疑。色空相望之三義:(1)相違義,空中無色,色中無空,以色害空,以空害色。(2)不相礙義,若此色為幻色,則不礙空;若此空為真空,則不妨色。(3)相作義,此幻色之全體若非空,則不成幻色;真空之全體若非色,則不成真空。亦即依色即空而有色,依空即色而有空。印順在《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講記》中指出,佛明五蘊皆空,首拈色蘊為例。色與空的關系,本經用不異、即是四字來說明。色不離空,空不離色,故說";色不異空,空不異色"。有人認為色是有,空是無,今雖說二不相離而實是各別的,空仍是空,色仍是色。為除這種計執,所以佛接著說";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即表示空色二不相離,而且相即。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