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51dongshi.com/20250105/wz/18504700952.jpg)
1、母系社會時期,姓氏制度就已經出現,姓氏主要與母系血緣相關聯。最早的中國姓氏,如姜、姚、姒、媯、嬴等,字旁帶“女”,突顯了這一特點。這些姓氏源于不同的老祖母所傳承的氏族群體。氏的出現是在父系社會確立之后,用以表示父系的血緣關系。這一點可從“黃帝軒轅氏,姬姓”與“炎帝列山氏,姜姓”的記載中看出,炎黃二帝作為中華民族的共同始祖,原本分別屬于以母系血緣為基礎的部落或部落聯盟,分別姓姜和姓姬,而他們的氏稱——軒轅和列山,則反映了父權家長制的首領身份。姓與氏的并用,體現了母權制向父權制的過渡,盡管母系社會的痕跡依然存在,這種痕跡一直延續到春秋戰國時期才逐漸消失。2、中國在五千多年的發展歷程中,姓氏制度已經形成并不斷擴展。自秦漢時期起,姓與氏逐漸合并,融為一體。隨著母系氏族社會的衰落,姓氏的數量不斷增加,來源也十分廣泛。姓氏的來源涵蓋了封國名、謚號、爵位名、官職名、居住地、職業等多個方面。在《百家姓》中,大約有七成的姓氏源自洛陽偃師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