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姓氏的起源主要歸結為四個方面:首先,姓氏可以源自土地和皇帝的賜姓,即由天子賦予命名姓氏的權力;其次,人們可能會以出生地作為姓氏,例如,黃帝在壽丘出生,在姬水成長,因而姓姬;第三,封爵或官職也可以成為姓氏的來源,例如,楚莊王的小兒子被封為上官大夫,其后代便以 上官為姓;最后,姓氏還可能因特定事件或其他原因而得。2. 姓氏的出現標志著人類社會從群婚制向以血緣關系為基礎的婚姻制度的轉變,這是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3. 一旦姓氏確定,就會被世代相傳,通常不會更改,顯示出較高的穩定性。然而,隨著封地或邑或官職的變動,姓氏可能會發生變化,導致同一人的后代可能會有多個姓氏,或者父子兩代之間的姓氏可能不同。4. 從秦漢時期開始,姓氏逐漸合為一體,共同構成了人們的社會身份標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