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靖邊波浪谷是與中國亞利桑那州波浪谷媲美的自然奇觀。這里的石頭層層疊疊,猶如鋪蓋在地面上的紅色布匹,在夕陽的映照下,顯得異常鮮紅。又仿佛黃土中涌出的一股紅水,緩慢地向低洼處流淌,形成令人目眩的三維立體效果。波浪谷巖石的形成源于數百萬年的自然雕琢。據記載,波浪谷巖石的復雜層面,是由一億五千萬年前侏羅紀就開始沉積的巨大沙丘組成。隨著時間的推移,水中的礦物質將沙凝結成砂巖,形成層疊狀結構。紅色主要是由鐵和錳的氧化產生的,這些顏色并非一成不變,往往在交錯處和角落里形成更加復雜與抽象的圖案。波浪谷的巖石紋路展示了沙丘沉積的運動過程,紋路的變化反映了每一層砂巖因沉積礦物質含量不同而產生的顏色深淺差異。這些纖細的紋路使巖石呈現出一種流動的錯覺,仿佛在不斷變化。許多關于波浪谷的介紹,以亞利桑那州北部朱紅懸崖的帕利亞峽谷(Paria)的巖石為例,上面有著像波浪一樣的紋路,因此得名"The Wave"。這種古老的沙丘在科羅拉多平原的上升和漫長的風蝕、水蝕作用下,逐漸清晰地呈現出峽谷里的砂巖層次。盡管靖邊波浪谷比美國波浪谷小,但在陜北這個黃土覆蓋的地方,這樣的石頭景觀確實是一個奇跡。靖邊"波浪谷"這一名稱是由來這里的攝影者給予的,它與亞利桑那州的波浪谷有所不同,亞利桑那州的波浪谷在紅色之間夾有白色線條,紅白相間;而靖邊的波浪谷則以紅色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