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社會的巨變讓青少年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他們的特征愈發明顯:獨生子女比例上升,兄弟姐妹數量減少;身體發育提前,但體育鍛煉時間卻大幅縮減;課堂學習時間增多,而課外活動卻相對匱乏;性格日益獨立,但生活自理能力卻顯得不足。這些問題在近幾年愈發突出,讓社會各界感到措手不及,甚至有青少年問題社會矛盾化的趨勢。那么,這些問題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呢?首先,計劃生育政策讓獨生子女成為家庭的焦點。香火觀念使孩子成為家庭的核心,無條件滿足和無原則放縱導致孩子缺乏約束,許多孩子成了無法管理的“脫韁野馬”。其次,家庭教育功能薄弱。社會變革導致青少年接觸到大量信息,但家長的知識未能及時更新,無法有效引導孩子處理這些信息,甚至采用簡單粗暴的方法,或直接放棄。家長往往只關注孩子的成績排名,忽視了孩子的心理和體質,用許多做人的原則去換取高分,導致孩子成為“跛腳鴨”。在我與500多位家長的溝通中,75%的家長只關心孩子的成績,20%的家長只要求孩子不違法,只有5%的家長會為孩子創造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60%的家長表示與孩子溝通困難,甚至采取辱罵和暴力手段。第三,社會教育功能嚴重缺失。當前社會建設缺乏為青少年設計的內容,青少年除了呆在家里,幾乎無處可去。城市和農村規劃中,青少年社會教育的設施嚴重不足,這值得我們深思。最后,網絡的迅速發展加劇了青少年的問題。青少年的好奇心、好動性和進取心讓網絡成為他們的好去處,而書本的枯燥和網絡游戲的新奇刺激形成了鮮明對比,導致許多青少年沉迷于網絡,無法自拔。網吧管理混亂為他們提供了理想的活動場所,大量青少年從學校和家庭涌入網吧,使網吧成了青少年的聚集地。孩子沉迷網絡后,可能會引發一系列社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