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胡栽培技術
元胡栽培技術
選擇種植地至關重要。元胡偏好土層深厚、排水良好、土壤有機質含量較高的肥沃地塊,如砂質壤土或沖積土為佳,避免死黃泥、白墡土、砂礫土。土壤理化性質宜中性或微酸性,通常pH值為5.6-7.5左右。元胡根系主要分布在表土層1-3寸處,土壤越疏松,根系越發達,有利于莖節膨大和營養的吸收。土壤板結不利于莖枝的生長舒展,莖節細小,產量低。土壤偏堿性易形成僵苗,生長緩慢,根須(莖枝)萎縮。土質過砂保水保肥力差,易形成生長早衰。
導讀選擇種植地至關重要。元胡偏好土層深厚、排水良好、土壤有機質含量較高的肥沃地塊,如砂質壤土或沖積土為佳,避免死黃泥、白墡土、砂礫土。土壤理化性質宜中性或微酸性,通常pH值為5.6-7.5左右。元胡根系主要分布在表土層1-3寸處,土壤越疏松,根系越發達,有利于莖節膨大和營養的吸收。土壤板結不利于莖枝的生長舒展,莖節細小,產量低。土壤偏堿性易形成僵苗,生長緩慢,根須(莖枝)萎縮。土質過砂保水保肥力差,易形成生長早衰。
元胡栽培技術可以概括為四句話:“淺一點、稀一點、暖一點、濕一點”。所謂淺一點,即下種(蓋土)深度以2寸為宜。稀一點,即播種密度為2.5寸見方或以2×3寸的行株距為宜。暖一點,即冬季要保溫過冬。濕一點,即廂面要保持濕潤,不能過于干燥。選擇種植地至關重要。元胡偏好土層深厚、排水良好、土壤有機質含量較高的肥沃地塊,如砂質壤土或沖積土為佳,避免死黃泥、白墡土、砂礫土。土壤理化性質宜中性或微酸性,通常pH值為5.6-7.5左右。元胡根系主要分布在表土層1-3寸處,土壤越疏松,根系越發達,有利于莖節膨大和營養的吸收。土壤板結不利于莖枝的生長舒展,莖節細小,產量低。土壤偏堿性易形成僵苗,生長緩慢,根須(莖枝)萎縮。土質過砂保水保肥力差,易形成生長早衰。整地是元胡栽培的基礎。種植元胡選定田塊后,需精細耕作,三耕三耙,把表土整理成又松又細的壤土。整地時要結合施足底肥,因元胡根淺喜肥,生長季節又短,故施足底肥是增產的關鍵。大面積豐產經驗表明,每畝施腐熟的豬牛圈肥3000斤、油餅肥100斤、磷肥100斤,可奪取較好的產量。濫施油餅肥或以未經腐熟的肥料直接接觸種莖,會引起燒苗,種莖雖然不變色,也不腐爛,芽萌發1-2厘米后即停止生長。施用氮肥過多,會引起莖葉徒長,遇有暴雨成片倒伏,且給霜霉菌孢子寄生繁殖創造了有利條件,造成染病后大片死亡,形成減產。因此在施油餅肥時,提前發酵,有利于元胡根系的充分吸收。作廂時以橫向作廂為宜,有利于排灌,同時廂面較短易于整平,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一般廂寬4盡、溝寬7寸-1尺,溝深5-7寸。具體作廂如圖示。元胡的栽種時間與方法也很關鍵。種植時間在秋分至寒露之間為高產期,即9月下旬至10月上中旬。推遲到霜降過后下種,地下莖在出苗前生長時間不足100~120天,就會顯著減產。選種時要選擇中等大小種塊均勻,扁圓形色黃無傷痕、無蟲口的當年新生子元胡作種。若選種過大,下種量會增加。按要求所選的種子,塊莖上莖芽芽頭多,出苗健壯,抗病力強。合理密植,株行距以2×3寸或2.5寸見方種植比較合理。經田間試驗證明,發病率的高低與下種密度的大小成正比。密度過大染病多的原因:主要是地上莖葉過密影響了元胡畦面的小氣候,通風條件差,光照不足,相對地增加了元胡畦面的濕度,為霜霉病病原菌提供了良好的寄生繁殖環境,因而發病早,傳染快。但也不能種植過稀,過稀單位面積產量下降。蓋土要保持合理的厚度。以2寸至2.5寸為宜,個別冬季寒冷的地方,蓋土深度可增加至3寸。因為元胡根系淺,如蓋土薄,地下莖分枝少,莖節短,塊莖重疊在一起,產量低。蓋土過深會影響出苗,不能保證全苗。下種方法及每畝播種量為:先在整好的地塊上拉繩踩廂,在廂面上按2.5寸見方擺種,在擺好的種上薄薄撒施一層陳墻土或腐熟細碎的農家肥,每畝用量2000~3000斤,油餅肥100斤,磷肥100斤,然后將踩過的廂溝里的土用鋤提到廂面上,即為蓋土,廂面造成弓背形。每畝播種量一般為120-140斤左右,隨種子大小不同而異。
元胡栽培技術
選擇種植地至關重要。元胡偏好土層深厚、排水良好、土壤有機質含量較高的肥沃地塊,如砂質壤土或沖積土為佳,避免死黃泥、白墡土、砂礫土。土壤理化性質宜中性或微酸性,通常pH值為5.6-7.5左右。元胡根系主要分布在表土層1-3寸處,土壤越疏松,根系越發達,有利于莖節膨大和營養的吸收。土壤板結不利于莖枝的生長舒展,莖節細小,產量低。土壤偏堿性易形成僵苗,生長緩慢,根須(莖枝)萎縮。土質過砂保水保肥力差,易形成生長早衰。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