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51dongshi.com/20250105/wz/18500941252.jpg)
聯想500s141sk開機u盤啟動(聯想500s進入U盤啟動)好的故事都是結合時代或產業背景的!今天的故事,就要從筆記本產業說起。每個產業通常都遵循一定的規則和規律發展,比如筆記本領域里,標準TDP 15W的酷睿U處理器一直用于輕薄/輕便機型;而標準TDP 45W的酷睿H則用于游戲本和高性能本。自然的,15W的酷睿U性能肯定是不及45W的酷睿H的,實際上,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酷睿U的普遍核心數量都少于同代的酷睿H。不過,如今酷睿U已進入了第十代,出現了6核產品;而酷睿H目前還在第九代,主流款型也是6核。同為6核,誰更厲害呢?你可能會笑:就算同為6核12線程,但15W和45W,可以比嗎?但你忘記了,我們之前就告訴過大家——酷睿U其實是因為筆記本的輕薄大勢而限制了性能的,15W的TDP說白了只是個“妥協的散熱設計參考”。如果供電和散熱跟得上,愿意“踩下油門”,酷睿U其實可以穩定飆升到30W以上。而我們道出以上觀點時,還僅算是“理論和假設”,當時我們見到了爆發功耗30W且能持續3分鐘的酷睿U,最終穩定在20W上,于是我們想,只要供電足、散熱規格夠,或許穩定跑30W+也不是問題。但我們同時也猜測,或許不會有OEM廠商邁出這一步,主動打破行業規則和規律推出這樣的產品,畢竟面臨的格局性問題不少。而今天,真的有廠商做出了這樣的產品,一款1.29kg(實測重量)的13英寸輕薄本,搭載了6核12線程的第十代酷睿i7 10710U處理器和MX250獨顯。它的獨特之處在于:其處理器在單負載下,可持續穩定跑上35W!而這一夸張的設計,用句夸張時髦的話來說,堪稱電腦“逆天改命”——有請本文的主角:聯想小新Pro 13 2019酷睿U i7版!35W酷睿U實測“能拉水泥的小車”真出現了我們每天要回答海量的購機咨詢,里面有各種有趣的問題,最常見之一是:“平時辦公看劇,偶爾打一下單機大作(游戲),弄一下視頻編輯,請問什么輕薄本好?”如果要從技術角度去給這些咨詢者解讀他們“偶爾的應用”需要高性能本而不是輕薄本就太麻煩了,于是我們總是這樣回答——“你平時就是上下班代步,周末偶爾運一下水泥,那對不起,你還是得買水泥車,不能買小車”。久而久之,“偶爾拉一下水泥的小車”就成了個梗,老鳥們經常借此來笑話不懂行的菜鳥。不過現在,“能拉水泥的小車”或許真的出現了!測試說明:1.聯想小新系列筆記本都有“狂飆模式”(或叫“性能模式”),能讓處理器性能和風扇轉速(散熱能力)達到最大,以下所有的測試皆采用該模式進行。2.一如既往,我們不跑那些嚴重脫離時代和實際應用的測試軟件,無論是基準測試還是應用測試,我們都緊密結合如今的常見應用。●CinebenchCinebench R15是最常見的處理器基準測試軟件,考察的是Cinema 4D單幀畫面渲染的效率,第八代酷睿U通常得分為600cb~680cb,能跑上700cb的就算非常厲害了。但小新Pro 13的i7 10710U跑出了1159cb的好成績!這是啥概念呢?爆發60W,穩定運行45W的第九代酷睿i7 9750H也就這個分!電腦最新的Cinebench R20測試時間更長,所以更考驗穩定性能輸出,而2477cb的成績,也已經超越了穩定運行45W的i7 9750H處理器。測試過程中,i7 10710U的封裝功耗全程不低于35W。通過這個表格可直觀對比聯想小新Pro 13的6核12線程i7 10710U與酷睿H i7 9750H在不同狀態下的Cinebench成績差異。正如我們前面所述——標準45W性能釋放的酷睿H i7 9750H已不是這顆超標性能釋放(穩定35W)的i7 10710U的對手了。下面,我們以時下最熱門的各種應用來進行實際應用對比!●Media Encoder CC視頻轉碼Media Encoder CC 2019轉碼《4K烤鴨》@30fps至FHD@24fps,處理器方案,這是我們的輕薄本應用測試中常見項目之一,小新Pro 13成績為3分40秒。讓我們來看看其他酷睿U處理器的表現▼:Media Encoder CC的轉碼測試對內存的單雙通道很敏感,所以我們的測試環境都是相同的2×8GB(若是單根8GB,即便是i7 8565U,表現也會大打折扣,如RedmiBook 14,i7 8565U版耗時要6分11秒)。而我們測試過的第八代酷睿最好成績就是4分27秒,由一款穩定輸出21W的i7 8565U創造。而小新Pro 13的i7 10710U在35W穩定輸出下,僅耗時3分40秒,鶴立雞群!由此看來,六核優勢加上“大幅超標”的性能發揮,35W的i7 10710U對手已經不是傳統的酷睿U系列了,所以,還是來讓我們看看它與酷睿H的較量吧:同樣是視頻轉碼,測試環境也都是2×8GB內存,不過測試對象從850MB的《4K烤鴨》變成了2.91GB的《4K 60fps無人機拍攝風景》,轉碼為FHD@24fps。這一次,酷睿H i7勝出,即便是標準45W輸出的i7 9750H也明顯優勢勝出,但核心數量少(4/8)的i5 9300H則敗下陣來,即便在60W穩定輸出的情況下,也大幅輸給了35W的i7 10710U。●Blender單幀渲染Blender渲染也是比較常見的專業應用,大家先看小新Pro 13的i7 10710U與第八代酷睿U的差異——之前我們測試的絕大部分MX輕便本/集顯輕薄本,這個測試的耗時都在13分30秒~15分鐘,但小新Pro 13僅耗時7分33秒,縮短耗時近一半,這是徹底的質變。而7分33秒的成績,也勝過了標準45W輸出的i7 9750H和60W輸出的i5 9300H,僅比60W輸出的i7 9750H多耗費10%出頭的時間。●After Effects CC視頻特效制作如今絕大部分年輕人都會做些視頻編輯,稍微進一步,就會用到視頻特效制作軟件After Effects CC(簡稱AE)。以往,AE應用對于輕薄本/輕便本來說完全是噩夢——但凡有AE需求的,我們都會建議至少購買游戲本(當然從理想角度來說,10核/20線程以上的臺式機才是最佳選擇)。不過,在穩定輸出35W的前提下,i7 10710U大勝標準TDP輸出的i7 9750H和超標性能釋放的i5 9300H,以17分53秒完成了18秒文字特效的制作!●Cinema 4D三維動畫渲染最后一個應用,讓我們回到最初的基準測試項Cinebench——它的“軟件原型”其實就是Cinema 4D(簡稱C4D),是目前流行的三維建模和渲染軟件,在產品設計領域、電商平臺效果圖領域很常見!Cinebench R15/20可以理解為Cinema 4D的單幀渲染版,而C4D則能渲染連續畫面(動畫)。當然,渲染環節也是最吃系統資源和最耗時的。▲這是我們最終渲染效果呈現,我們僅僅渲染其中兩秒畫面。Cinema 4D的渲染和Adobe視頻制作全家桶一樣,處理器資源有多少吃多少,給處理器的壓力很大。小新Pro 13的i7 10710U算是經住了考驗,測試中全程穩定3.04GHz/35W,耗時42分08秒,大勝45W輸出的i7 9750H和60W輸出的i5 9300H(耗時少14%/22%),甚至戰平了60W輸出的i7 9750H!僅比70W輸出的i7 9750H多用不到5%的時間。是的!僅重1.29kg的聯想小新Pro 13,搭載的i7 10710U 6核12線程酷睿U處理器,以穩定的35W輸出達成了近乎瘋狂的性能,在實際應用上基本戰勝了標準45W輸出的i7 9750H,且完勝4核8線程的i5 9300H。這顆瘋狂的酷睿U處理器,的確顛覆了規則實現了性能端的逆襲!雙熱管雙風扇雙考機15W+25W妥妥壓住處理器單負載穩定輸出35W,那么結合MX250獨顯的持續雙考機,表現會如何呢?小新Pro 13的雙負載策略是處理器直接穩定在標準TDP 15W上,把剩下的散熱能力輸出給MX250獨顯,所以,MX250獨顯能以高頻率持續穩定運行。室溫21℃,我們的雙考機超過40分鐘,處理器穩定在75℃,輸出功率(功耗)15W,頻率1.85GHz(全核)。因為是串聯式熱管,所以MX250獨顯的溫度最終也來到75℃(熱均衡效應),而從頻率上看,輸出功率是保持在25W左右的。這個散熱表現,完全合格,是真正的“雙滿血輸出”!▲雙熱管雙風扇的散熱設計為小新Pro 13的“瘋狂性能輸出”打下了堅實基礎。▲如果要挑毛病,那就是該機在持續高負載下C面溫度比較高,且主要發熱區域位于鍵盤的中左側,玩游戲時也會有影響。游戲性能表現出色,《英雄聯盟》團戰2.5K分辨率高至100fps在極限負載的雙考機時,該機都能滿血發揮,所以實際玩游戲時,該機的表現也非常強勁。在設置為FHD@最高畫質時,Unigine Valley測試得分高達39.5fps(同為“雙滿血輸出”的MagicBook Pro,此項成績為35.8fps),也是我們目前測試的MX250獨顯本的最高成績!而在大家關心的《英雄聯盟》環節,即便設置2.5K分辨率(2560×1600)@最高畫質,團戰階段也能有70fps~100fps,完全流暢;如果分辨率降低到1920×1200(注意該機屏幕是16:10比例),團戰階段可高至141fps,非常流暢。不過,玩游戲時鍵盤面的確比較熱。閑置功耗0.59W,日常應用功耗低,視頻播放續航1100分鐘“性能爆棚”的處理器,平臺功耗通常都不低。比如酷睿H,相對于酷睿U系列,平臺功耗(基礎功耗)就會明顯高出一截。另外,簡單應用的功耗,如辦公、視頻播放等,由于有較高的平臺功耗在,所以也不會太低,這也是我們通常不討論酷睿H游戲本、高性能本續航的原因。那么,小新Pro 13搭載的i7 10710U在日常應用方面功耗表現如何呢?或者說,這款產品的整體功耗水平如何呢?請注意,i7 10710U依然屬于酷睿U范疇,依然是低功耗家族,不僅處理器如此,平臺也如此。所以,即便它在性能充分發揮時異常生猛,但在日常應用和閑置時的功耗依然很低:該機的關屏斷網閑置功耗最低可達0.59W;而在50%亮度+46%音量組合下,該機全屏播放720P MVK《LUCY》,整機最低功耗也就5W出頭,這也使得小新Pro 13在搭載56Wh電池的情況下,本地視頻播放續航可達1100分鐘,也就是18小時20分鐘。配置和規格■屏幕:13.3英寸2560×1600分辨率100%sRGB IPS■處理器:i7 10710U(6/12,1.1/4.7GHz)■內存:板載2×8GB DDR4 2666■存儲:三星PM981a 512GB PCI-E SSD■顯卡:UHD集顯+MX250獨顯■網絡:英特爾AX201 WiFi 6無線+藍牙■接口:2×USB Type-C(都支持充電)、1×USB3.0大口、3.5mm符合音頻口■重量:1.29kg參考價格:6999元結語:性能爆裂賣點足的顛覆式創新機型,或改變產品生態再次強調,小新Pro 13的i7 10710U幾乎所有性能測試都是和酷睿H PK的而不是酷睿U。從測試結果來看,酷睿U叫板酷睿H,至少在這款機型和這個時間點上達成了!雖然這是第十代酷睿與第九代酷睿的較量,雖然i7 10710U是“大幅超出TDP”,但無論如何,酷睿U能叫板酷睿H,歷史上還是頭電腦一遭。如果結合上小新Pro 13 1.29kg的重量,那這就更是奇跡了!與此同時,這款1.29kg的輕薄本且還搭載了MX250獨顯,而其游戲性能也明顯超越同類機型。另外它還有2.5K屏的賣點。總之,這是一款真正抓住了消費者興奮點,性能爆裂賣點足的顛覆式創新產品,我們強烈推薦給大家。而顛覆式創新的小新Pro 13更重要的意義在于對整個筆記本市場的影響,它或許會充當“領路人”和“啟明燈”的角色,讓OEM廠商甚至整個筆記本產業進行反思,擺脫以往“產品發展以Cost Down(省成本)為主線”的錯誤方針,進行真正深層次的創新思考。比如,輕薄本的發展只能是越來越輕薄嗎?48小時續航的筆記本是否能有呢?高性能本一定要搭載獨顯嗎?酷睿H只能存在于游戲本中嗎?游戲本的溫度真的降不下來嗎……希望,小新Pro 13會啟迪我們走向更美好的明天。延伸閱讀:小新Pro 13的其他賣點/特點●揚聲器不錯,尤其是高音出色,不過低音一般,整體表現略遜于華為和榮耀筆記本。●開蓋即開機,這個小細節大幅提升了易用性。●帶攝像頭人臉識別登錄功能。●在黑屏狀態,用戶靠近會被自動感應到(TOF傳感器),屏幕會自動點亮。若結合攝像頭人臉識別登錄,可實現“用戶靠近即進入工作狀態”,整個過程中用戶無需任何操作——這也是很棒的易用性體驗。最后提醒大家一句:盡管小新Pro 13的i7 10710U有不輸酷睿H的性能,但這并不意味著該機能完全替代酷睿H本,畢竟,HOLD住35W處理器熱量對于小新Pro 13的散熱組件來說是“高負荷”狀態,而酷睿H本多是搭載GTX顯卡的游戲本,散熱規格高得多,壓住處理器的45W~70W熱量輕輕松松。另外,在處理器長時負載下,近1.29kg的小新Pro 13的外殼溫度也會比酷睿H本高得多。總體來說,小新Pro 13的i7版可實現酷睿H的應用是非常厲害的電腦,但目前它還是“個案”,我們絕不能誤解為酷睿H就“涼涼”了。另外,明年,第十代酷睿H也要來了……電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