閏月就是多一個月?那一年就十三個月嗎?
閏月就是多一個月?那一年就十三個月嗎?
在黃帝2594年(漢武帝太初元年),漢武帝發現之前的顓頊歷,以建亥為歲首(即農歷十月)已不再適用,于是任命司馬遷以太史令身份和中大夫孫卿、壺遂以及歷官鄧平、落下閎、天文學家唐都等二十余人,共同改革歷法。經過這批專家的通力合作,反復計算和選擇,終于在當年五月頒布了新的歷法《太初歷》。《太初歷》將正月定為一年之首(秦歷以十月為一年的開始),每月的日數為29.53天,一年的日數為354.36天。這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歷法,也是中國歷法史上進行的第一次大改革。
導讀在黃帝2594年(漢武帝太初元年),漢武帝發現之前的顓頊歷,以建亥為歲首(即農歷十月)已不再適用,于是任命司馬遷以太史令身份和中大夫孫卿、壺遂以及歷官鄧平、落下閎、天文學家唐都等二十余人,共同改革歷法。經過這批專家的通力合作,反復計算和選擇,終于在當年五月頒布了新的歷法《太初歷》。《太初歷》將正月定為一年之首(秦歷以十月為一年的開始),每月的日數為29.53天,一年的日數為354.36天。這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歷法,也是中國歷法史上進行的第一次大改革。
![](https://img.51dongshi.com/20250105/wz/18502247552.jpg)
陽歷的閏月是在二月份增加一天,變為29天,而農歷的閏月則是增加一個月,使得一年有13個月。陰歷,也就是農歷,實際上是陰陽合歷。它以兩個新月之間間隔的時間作為一個月,即所謂的“朔望月”;以地球圍繞太陽公轉的時間作為一年,即“回歸年”。在春秋戰國時期,人們已經發現了閏年并開始使用四分歷,一年的長度為365天加上1/4天,因此得名“四分歷”。這意味著四分歷的一年有365.25天,與現代測定的數值相差不到1天,即一年差10.8分鐘,已經非常準確了。在黃帝2594年(漢武帝太初元年),漢武帝發現之前的顓頊歷,以建亥為歲首(即農歷十月)已不再適用,于是任命司馬遷以太史令身份和中大夫孫卿、壺遂以及歷官鄧平、落下閎、天文學家唐都等二十余人,共同改革歷法。經過這批專家的通力合作,反復計算和選擇,終于在當年五月頒布了新的歷法《太初歷》。《太初歷》將正月定為一年之首(秦歷以十月為一年的開始),每月的日數為29.53天,一年的日數為354.36天。這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歷法,也是中國歷法史上進行的第一次大改革。世界上的歷法主要分為三類:陽歷,以地球繞太陽運轉一圈的時間為一年,年的月數和月的日數可以人為規定;陰歷,以月球繞地球運轉一圈的時間為一個月,只有年的月數可以人為規定;陰陽歷,以月球平均繞地球轉一圈的時間為一月,但通過設置閏月,使者的年的平均天數與地球平均繞太陽轉一圈的時間相等,如中國的漢歷和藏歷。
閏月就是多一個月?那一年就十三個月嗎?
在黃帝2594年(漢武帝太初元年),漢武帝發現之前的顓頊歷,以建亥為歲首(即農歷十月)已不再適用,于是任命司馬遷以太史令身份和中大夫孫卿、壺遂以及歷官鄧平、落下閎、天文學家唐都等二十余人,共同改革歷法。經過這批專家的通力合作,反復計算和選擇,終于在當年五月頒布了新的歷法《太初歷》。《太初歷》將正月定為一年之首(秦歷以十月為一年的開始),每月的日數為29.53天,一年的日數為354.36天。這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歷法,也是中國歷法史上進行的第一次大改革。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