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的體長怎么測量
嬰兒的體長怎么測量
孩子至青春期以后,身高的增長明顯加快,每年平均增長8厘米左右。女孩比男孩青春期早兩年,但最終的身高一般來說還是男孩高于女孩。小兒身高的測量方法,要根據不同的年齡選擇不同的方法。3歲以下的嬰幼兒,由于站立時不易合作,可采用仰臥位測量。在保健單位一般都有秤式量板床。測量者首先讓孩子頭頂接觸量板頭端,兩耳在同一水平位,左手將孩子的雙膝放平,兩腿伸直,右手推動量板端接觸到孩子的腳跟,讀出量板床的數字,也就是孩子的身高了。如果在家里,為嬰幼兒測身高,可選用有木床頭的床,用此代替床頭板,孩子的頭頂接觸此板,按上面介紹的方法,使孩子的身體保持平直,將足跟部在床面上的位置做個記號,然后測量床頭至足跟記號的距離就是孩子的身高了
導讀孩子至青春期以后,身高的增長明顯加快,每年平均增長8厘米左右。女孩比男孩青春期早兩年,但最終的身高一般來說還是男孩高于女孩。小兒身高的測量方法,要根據不同的年齡選擇不同的方法。3歲以下的嬰幼兒,由于站立時不易合作,可采用仰臥位測量。在保健單位一般都有秤式量板床。測量者首先讓孩子頭頂接觸量板頭端,兩耳在同一水平位,左手將孩子的雙膝放平,兩腿伸直,右手推動量板端接觸到孩子的腳跟,讀出量板床的數字,也就是孩子的身高了。如果在家里,為嬰幼兒測身高,可選用有木床頭的床,用此代替床頭板,孩子的頭頂接觸此板,按上面介紹的方法,使孩子的身體保持平直,將足跟部在床面上的位置做個記號,然后測量床頭至足跟記號的距離就是孩子的身高了
身高是頭部、脊柱與下肢骨骼長度的總和。新生兒出生時平均身高為50厘米,生后第一年增長最快。0至6個月每個月平均增長2.5厘米,共計增長15厘米。7至12個月每月平均增長1.5厘米,共計增長10厘米。出生至1歲嬰兒的身長可達75厘米。第二年增長的速度略減慢,這一年一共增長10厘米左右,因此,兩歲小兒的身高可增長至85厘米左右。第三年以后,小兒身高的增長逐漸平穩增長,每年的增長波動在5-7.5厘米左右。因此2歲到10歲小兒的身高可用下列公式來估算:身高(厘米)年齡x7+70。例如一個5歲兒童,用以上公式來估算身高,應該是105厘米。孩子至青春期以后,身高的增長明顯加快,每年平均增長8厘米左右。女孩比男孩青春期早兩年,但最終的身高一般來說還是男孩高于女孩。小兒身高的測量方法,要根據不同的年齡選擇不同的方法。3歲以下的嬰幼兒,由于站立時不易合作,可采用仰臥位測量。在保健單位一般都有秤式量板床。測量者首先讓孩子頭頂接觸量板頭端,兩耳在同一水平位,左手將孩子的雙膝放平,兩腿伸直,右手推動量板端接觸到孩子的腳跟,讀出量板床的數字,也就是孩子的身高了。如果在家里,為嬰幼兒測身高,可選用有木床頭的床,用此代替床頭板,孩子的頭頂接觸此板,按上面介紹的方法,使孩子的身體保持平直,將足跟部在床面上的位置做個記號,然后測量床頭至足跟記號的距離就是孩子的身高了。用這種方法為孩子測量身高時,最好鋪一條格子布的床單,更易檢查孩子的身體是否平直,也便于標記與測量。如果給3歲以上的孩子量身高,就可以用立位身高計,在家庭里可以用門框,讓孩子取立正姿勢,兩腳跟靠攏,腳尖分開約60度,將孩子的腳跟、臀部、兩肩胛間三點同時靠在立柱上,頭為正中位。測量者將滑板移至孩子的頭頂部,如果在家庭用門框測量身高時,可用一塑料板放在孩子的頭頂部在門框上做一標記。以上兩種方法都可以測出孩子的身高。很多爸爸媽媽都希望寶寶將來擁有健康的體魄、理想的身高,尤其是個子較矮的父母更是如此。寶寶的身高是個復雜的問題,涉及到遺傳、環境、飲食、運動、睡眠、情緒等方方面面,過于偏重或忽視某個環節,都達不到理想的結果,如果揠苗助長,更加容易出現問題。關于身高的3點疑問。Q1、寶寶出生時的身長與將來的身高有沒有關系?標準的足月寶寶身高平均在49-51厘米,通常男孩較女孩長一些,但只要達到46厘米就是正常了,也有足月兒身高52厘米以上的。出生時身高46厘米的寶寶并不意味著成年后肯定偏矮,出生身高52厘米的寶寶成年后也未必肯定是大個子,因為寶寶出生時的身高與孕媽媽的許多因素有關,如年齡、孕產次數,孕媽媽體格和骨盆大小、營養狀況和精神狀態等。所以通常認為寶寶出生時身高與將來成人后的身高關系不明顯。Q2、0至3歲寶寶的身高增長有何規律?雖然寶寶的生長發育是連續過程,但生長速度有階段性差異,具體規律是:新生兒(出生~28天):身高大約增長4厘米。嬰兒(1個月~1歲):是寶寶生長發育最快的階段。第2~3個月,每月增加3~4厘米;第4~6個月每月增加2.5厘米;第7個月以后,每月增加1~1.5厘米,全年身長總增長約25~28厘米。幼兒(1~3歲):其中1~2歲一年中身長增長10~12厘米。2~3歲身長每年增加5~8厘米。Q3、從寶寶2~3歲的身高能預測成人后的身高嗎?傳統的預測寶寶身高的方法有多種,大多數爸媽都了解。近年,國外有專家研究發現,從寶寶2~3歲身高可以粗略測算成人后的身高,值得借鑒。具體測算公式如下:女孩:成年身高(厘米)=0.545H2+0.544A+25.63 男孩:成年身高(厘米)=0.545H2+0.544A+37.69 (注:H2為2歲時的身高,A為(父身高+母身高)/2)。公式2:女孩:成年身高(厘米)=1.29×H3+42.3 男孩:成年身高(厘米)=1.27×H3+54.9(注:H3為3歲時身高實測值)。巧妙運動助長高。寶寶身高增長規律的觀察資料顯示,2~3歲時寶寶的身高與成年身高有密切的關系,也就是說,2~3歲時個子小于同齡寶寶的身高,將意味著成年后身高比較矮了。所以要把握好0~3歲生長發育的快速期,若父母個子矮,更不能錯過這個階段。要把握的內容很多,如營養均衡、睡眠好、情緒樂觀等,這里重點談運動問題。生長激素直接指揮寶寶長個,而體育運動能使生長激素分泌明顯增加。引導寶寶進行合理運動對寶寶的身高增長具有特別的意義,是一種有效的“催化劑”。促進長高的運動項目有彈跳運動和游泳。因為在大腿骨下端和小腿骨上端有生長帶或生長線(為骨端骺板),當進行跳繩、跳皮筋、跳房子、跳高、游泳等運動時,對骨端骺板能產生良性刺激,加速骨細胞的增殖,從而促進骨骼的生長。懸吊和倒掛運動也有助于長個子,但只適宜青春期的大寶寶,對3歲內的寶寶是不合適的,還有一定的危險性。舉重、杠鈴等負重運動不利于寶寶長高。6個月以內寶寶的運動:對于這個年齡段的寶寶,爸媽主要是幫助他進行被動運動。寶寶仰臥在床上,爸爸或媽媽幫助寶寶進行頭部左右、上肢曲伸、下肢曲伸、身體仰俯等節奏運動。每個部位慢節奏5分鐘左右,動作要輕柔。爸媽在實施時,對著寶寶說話,說話的內容不限,盡管寶寶聽不懂,但寶寶是很樂意聽的,對培養寶寶的好心情很有作用。7至12個月寶寶的運動:7個月以上的寶寶已經有主動運動的能力,所以這個年齡段的寶寶進行運動時,爸媽要根據寶寶運動發育的情況,有意地識引導寶寶自己做運動:1.頭部左右運動;2.擴胸伸展運動:寶寶仰臥在床上,引導寶寶將兩臂向兩側平舉、交叉等;3.腿部運動:爸媽協助寶寶伸直雙腳、腿屈曲至腹部、兩腿與腹部成直角體位等;4.腰部運動:引導寶寶從仰臥拉向坐位、仰臥、俯臥位等。每次運動的內容爸媽可以靈活制訂,但要有規律性,方可達到理想效果。
嬰兒的體長怎么測量
孩子至青春期以后,身高的增長明顯加快,每年平均增長8厘米左右。女孩比男孩青春期早兩年,但最終的身高一般來說還是男孩高于女孩。小兒身高的測量方法,要根據不同的年齡選擇不同的方法。3歲以下的嬰幼兒,由于站立時不易合作,可采用仰臥位測量。在保健單位一般都有秤式量板床。測量者首先讓孩子頭頂接觸量板頭端,兩耳在同一水平位,左手將孩子的雙膝放平,兩腿伸直,右手推動量板端接觸到孩子的腳跟,讀出量板床的數字,也就是孩子的身高了。如果在家里,為嬰幼兒測身高,可選用有木床頭的床,用此代替床頭板,孩子的頭頂接觸此板,按上面介紹的方法,使孩子的身體保持平直,將足跟部在床面上的位置做個記號,然后測量床頭至足跟記號的距離就是孩子的身高了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