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51dongshi.com/20250206/wz/18597961352.jpg)
1. 立春:吃蘿卜、姜、蔥、面餅,稱為“咬春”;春餅、蘿卜、五香板等食物也是立春的特色食品。2. 雨水:北方地區有下宴毀歷雨的習俗,吃面條、春餅、爆米花等;南方地區則有吃龍須面、龍耳餃子等習俗。3. 驚蟄:吃梨,寓意與害蟲告別;有些地區會吃炒豆角或者被蟄后吃梨。4. 春分:吃春菜,主要是野生莧菜,又稱青蒿;江南地區流行賞牛、祭百鳥的習俗。5. 清明:吃青團子,由一種名叫“紙漿麥草”的野生植物制作而成;北方地區則有吃雞蛋、涼糕的習俗。6. 谷雨:吃香椿,香椿樹在谷雨前后發芽,此時香椿醇香爽口,營養價值很高;南方地區有吃梅子的習俗。7. 小滿:吃麥糕,余衫由麥芽和糯米粉制作而成;漁民有祭拜大海的習俗。8. 夏至:吃面,北京人講究夏至吃面;江南地區有“好好玩,夏至好好玩”的俚語。9. 小暑:民間有“吃新米”的習俗,吃新割的米磨成米后煮成的飯;有些地區會吃新上市的蔬菜等。10. 大暑:吃仙草,是消暑甜點;北方地區有吃面條、餃子、雞蛋等的習俗。11. 立秋:吃西瓜,有“立秋西瓜甜如蜜”的說法;南京地區有吃“桂花鴨”的習俗。12. 白露:喝米酒,湖南白露有喝米酒的習俗;福州人吃桂圓,認為桂圓很補。13. 秋分:吃湯圓,云南、廣西都有秋分節;蘇州有吃一些石榴、銀杏、梨等。14. 寒露:吃柿子,漢魯人也有吃柿子的習慣;民間有喝“菊花酒”的習俗。15. 霜降:吃紅薯絲和紅薯絲后吃紅薯,可以防止胃酸;舉行菊花會,表達對菊花的喜愛和崇敬。16. 立冬:吃甘蔗和炒香米;潮汕地區吃由蓮子、蘑菇、栗子、蝦、胡蘿卜等做成的香米。17. 小雪:腌制臘肉,開始準備過冬的食物;北方地區吃羊肉火鍋。18. 大雪:吃糍粑,用糯米、高粱等五谷制作;南京地區有吃巴贊的習俗。19. 冬至:吃餃子、湯圓、長面等;蘇州人在冬至期間有很多飲食習慣,如吃蛋餃、豆芽、粉條等。20. 小寒:吃臘八粥,由黃米、白米、糯米、小米、菱角、紅豇豆、去皮棗泥等煮成。21. 大寒:吃糯米、臘八粥、飯、黃豆芽等;天津有吃黃豆芽的習俗。22. 漢族有不同的飲食習俗,如老北京吃“涼糕”,廣東吃糯米飯,南京吃雞湯,安徽吃炸春卷等。23. 臘八:吃臘八粥,是過年時不可缺少的主食;準備年貨,迎接春節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