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51dongshi.com/20250206/wz/18597912252.jpg)
這是魚缸生綠藻或褐藻了。很難根除。經常換水,少喂食,保持長時間過濾,能強一些。以下資料可以參考:一、綠水綠水又稱水華或藻華,通常是單細胞綠藻(如小球藻)過度繁衍所造成的景象。這種藻類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水中累積有過量硝酸鹽及磷酸鹽。在理想光環境及營養環境中,它們能快速繁衍,使清澈的水變為綠色。綠水的出現不會造成大害,但在水產養殖中,放養魚類之前,通常會在養殖池先培養出綠水,以預防養殖初期發生氨的毒害反應,因為綠藻可以吸收氨作為氮肥。雖然綠水形成得快,但它消失得也快。只要斷絕其營養來源,就能在短時間內消滅它。因此,保持水質清潔,暫時不施肥及不喂魚,可以有效去除綠水。此外,使用紫外線殺菌燈處理綠水,大約一周時間,也可以獲得有效控制,但要徹底解決這問題,還是要以水中不能累積過量硝酸鹽及磷酸鹽為關鍵。二、膜狀藻膜狀藻主要為藍綠藻種類,通常生長在水草葉片、石頭、缸壁或底砂表面上。它們顏色常為藍綠色,偶而為黑、紫或棕色。膜狀藻最容易在水族缸設置之初出現,或換水頻率過高的水族缸也較易產生。它們會形成一層薄膜,抑制水草的光合作用及呼吸作用,使水草生長不良。藍綠藻是一種原核微生物,介于細菌與藻類之間,能進行細胞分裂生殖,繁殖速度相當快。它們在硬度較高的水域較易發生,比一般藻類更能耐高水溫。處理膜狀藻時,可以利用除藻劑或消毒殺菌劑消除,但要注意其尸體分解后可能會產生毒素,易使魚蝦中毒死亡。因此,在處理上,盡量不要使用除藻劑或消毒殺菌劑,保持水質干凈,合理施肥,才是穩妥的做法。三、絲狀藻絲狀藻通常屬于綠藻種類,因藻體呈絲狀而得名。主要附著生長在水草葉片及石頭上,以綠色品種居多,外形多半為棉花狀、線狀或刷狀。它們的生長條件與水草幾乎相同,很容易在水草缸生長。絲狀藻形成的原因,大部分都是附著于水草葉片入侵的,真正屬于水族缸自生的反而比較少。在栽培新水草之前,加強絲狀藻的檢疫工作,可以減少引起絲狀藻滋生的機會。另外,換水次數太少,使水族缸累積過多的硝酸鹽及磷酸鹽,會加速絲狀藻的繁殖速度。處理時,可以手動將絲狀藻移走,放養藻食性動物如大和藻蝦協助消除,或使用除藻劑。勤換水,稀釋過剩營養鹽的濃度,是抑制其繼續擴散的有效方法。四、青苔青苔生長在水族箱玻璃或缸中石塊表面上,是一種綠色膜片狀藻類。青苔能廣泛適應于各種水質條件,在溫度5-36℃,pH值5.5-9.0,光度500-2500 Lux,未優養化至高度優養化的水質中均能生長。青苔的繁殖速度十分快速,尤其在有機營養物質豐富的水中更是常會大量生長。要清除青苔,放養除藻動物的方法最安全而有效,如小精靈、黑線飛狐、白玉飛狐等魚類都能協助清除。放養笠螺也具成效,幾乎可以不用再擔心青苔問題了。五、黑毛藻黑毛藻是最常見的毛皮狀藻類,長約0.3公分,大部分叢生于水草葉緣,也會密密麻麻地長在水族缸內任何固體表面上。黑毛藻一旦在魚缸內滋生,特別具有破壞力,要讓它自然消失,幾乎是非常困難之事。其發生的原因通常是水體中磷酸鹽過量,或養分不均衡使然。黑毛藻是黑色的藻類,幾乎能直接或間接利用所有可見光,其光合作用的效率為水草或其他藻類所難望其項背。它能直接利用水中的溶氮為氮肥,所以在完全沒有氮肥的情況下,也可以正常生長。要消除黑毛藻,可以參考更有效的除藻劑(如TBS黑毛藻克星),在兩三星期的療程中,就可以把它消除殆盡。六、矽藻矽藻在水草缸也是常見藻類之一,但出現的機率比上述藻類要來得少。在水族缸鮮少有大規模矽藻出現,通常只是局部生長在水草向光的葉片、見光的砂層表面,或更多情況是長在缸壁上。外觀呈不規則膜片狀或泥狀,由于呈褐色的,有許多人也稱之為褐藻。矽藻滋生的原因,最常見的是光線不足,水中含氧量過低,水質偏堿性,過濾系統不良等因素所造成的,反而與肥料過剩的關系較少。當發現有此種藻類生長時,首先可以從加強光照,以及健全過濾系統等措施著手改善,也許即能在短期內逐漸讓它自動消失。如果沒有明顯改善,則可以放養藻食性魚類及笠螺來協助清理,或使用除藻劑給予清除,可能更迅速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