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51dongshi.com/20250206/wz/18597946252.jpg)
。原作名: "El espíritu de la ciencia-ficción"。ISBN: 9787208175006。內容簡介。波拉尼奧的早期作品,《科幻精神》,不僅蘊含幽默,還帶有失敗和青春的哀愁,他后來作品中諸多元素和敘事結構在此已有雛形。本書雖以科幻為名,卻非傳統科幻小說。故事圍繞21歲的雷莫和17歲的揚·史瑞拉展開,他們在皮諾切特政府掌權后移居墨西哥城,共同居住在一間小閣樓里。揚大部分時間都在房間里,給他所崇拜的科幻作家們寫充滿激情和幻覺的信件,向他們分享自己的生活、困擾和夢境。而雷莫則與各式各樣的詩人朋友們在墨西哥城中游蕩、調查、聚會。作者簡介。羅貝托·波拉尼奧(Roberto Bola?o,1953—2003),智利出生,父親是卡車司機和業余拳擊手,母親在學校教授數學和統計學。1968年全家移居墨西哥。1973年波拉尼奧再次回到智利投身社會主義革命卻遭到逮捕,差點被殺害。逃回墨西哥后,他與好友推動了融合超現實主義、達達主義以及街頭劇場的“現實以下主義”(Infrarealism)運動,意圖激發拉丁美洲年輕人對生活與文學的熱愛。1977年他前往歐洲,最后在西班牙波拉瓦海岸結婚定居。2003年因為肝臟功能損壞,等不到器官移植而在巴塞羅那去世,年僅五十歲。波拉尼奧四十歲才開始寫小說,作品數量卻十分驚人,身后留下十部小說、四部短篇小說集以及三部詩集。1998年出版的《荒野偵探》在拉美文壇引起的轟動,不亞于三十年前《百年孤獨》出版時的盛況。而其身后出版的《2666》更是引發歐美輿論壓倒性好評,被贊為杰作、改寫偉大、里程碑、天才等等。蘇珊·桑塔格、約翰·班維爾、科爾姆·托賓、斯蒂芬·金等眾多作家對波拉尼奧贊賞有加,更有評論認為此書的出版自此將作者帶至塞萬提斯、斯特恩、梅爾維爾、普魯斯特、穆齊爾與品欽的同一隊列。短評。# 如果要推薦給從沒讀過波拉尼奧書的人,我一定先推這本,然后是荒野偵探 2666# 波拉尼奧的文學地圖,隨處可見關于《遙遠的星辰》《未知大學》《護身符》《帝國游戲》的超鏈,雷莫和揚是作家的分身,就像《荒野偵探》中的本能現實主義者們,為了莫名其妙的神秘事件在城中如孤魂般游蕩。雷莫的回憶是年輕流亡者寫給墨西哥的情書,卻總夾雜著絞刑架、毒氣室之類的納粹元素,敘述中散落的小故事,無不是對智利軍事政變的影射,宇宙飛船離開了滿目瘡痍的地球,年輕的反對派抵達了北方的流亡地,他們可以重新開始,但臨行前的逮捕和毒打還是留下了傷痕。波拉尼奧又一次扒掉了知識分子的畫皮,政治理想的幻滅終將淪為流亡者的文學素材,熱血青年免不了墮落成心懷不滿的失業者。揚寄給美國科幻作家的一封封信是徒勞的幻想,也是用科幻精神寫下的控訴。以上種種匯聚成了開場那次奇怪的訪談和有頭沒尾的獲獎小說,就像一場夢,總是與現實相關…# 看到雷莫支線的最后一節男女對話突然惶恐:不會要變村上龍了吧?但緊接著揚出現了,然后是波拉尼奧(命中淚腺一次),接著是墨西哥宣言——讀著讀著才發現是未知大學里的最愛之一。最后,合上書心想沒錯絕對沒錯挖墳賺錢這個行為太正確了!# 《荒野偵探》和《遙遠的星辰》之后最喜歡的一部波拉尼奧。在這里,參加革命前后的波拉尼奧相遇了。從某種角度來說,這是屬于他的《麥田里的守望者》,一腔浪漫的熱血。# 親愛的羅伯特,情境是這樣的:一個土狗色的清晨,飛船出現在帆船群山的輪廓之上,智利開始隨著整個拉丁美洲一起沉沒下去,我們變成了逃亡者,而你們則是追殺者。畫面并非靜止不動,不是什么“永恒”,也不是什么無畏的英雄夢,畫面是動態的,而且向著多個方向移動!明天以逃亡者和追殺者的身份纏斗的人們,到了后天可能就會一起攜手迎接虛無,不是嗎?# 我應該問問別人的感覺,或是查查某本日歷,因為我有時會感到那是那一年中最漫長的夜晚。不止如此,有時我甚至堅信那個夜晚是永遠不會結束的,它和其他所有的夜晚都不一樣,其他的夜晚在結束時要么是一口把黑夜吞掉,要么是細嚼慢咽不斷反芻,最后才慢慢迎來黎明。我說的那個夜晚—一如穿著一百千米長的靴子的九命神貓般的夜晚一是在一些非同尋常的時刻消失或離去的,就像用鏡子做游戲一樣,在夜褪去的時候,它的一部分始終不愿離開,這也就意味著它并未完全消散。它是最和善的九頭蛇,它在早晨六點半時又恢復到了凌晨三點四十五分時的樣子,盡管只持續了五分鐘,而且很多人可能對此心生厭惡,可是對另一些人而言,這無疑是一種恩賜,是真正的寬恕,是天空在倒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