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51dongshi.com/20250206/wz/18598939352.jpg)
垃圾分類順序標準如下:1. 有害垃圾(紅色桶):這類垃圾含有有毒有害化學物質,包括電池(如蓄電池、紐扣電池等)、廢舊電子產品、廢舊燈管燈泡、過期藥品、過期日用化妝用品、染發劑、殺蟲劑容器、除草劑容器、廢棄水銀溫度計、廢油漆桶、廢打印機墨盒、硒鼓等。2. 可回收物(藍色桶):這類垃圾具有較高的再生利用價值,能進入廢品回收渠道,如紙類(如報紙、傳單、雜志、舊書、紙板箱等)、金屬(如鐵、銅、鋁等制品)、玻璃(玻璃瓶罐、平板玻璃等)、除塑料袋外的塑料制品(如泡沫塑料、塑料瓶、硬塑料等)、橡膠及橡膠制品、牛奶盒等利樂包裝、飲料瓶(如可樂罐、塑料瓶等)等。3. 易腐垃圾(綠色桶):這類垃圾主要來源于食堂、餐飲行業等,包括剩菜剩飯、骨頭、菜根菜葉、果皮、過期食品等食品類廢物。需要注意的是,動物大骨因難以生物降解處理,不宜投入易腐垃圾中。4. 其他垃圾(灰色桶):這類垃圾包括受污染與無法再生的紙張(如紙杯、照片、明信片、相冊、衛生紙、尿片等)、塑料袋與其他受污染的塑料制品、廢舊衣著與其他紡織品、婦女衛生用品、一次性虛賀餐具、貝殼、煙頭等。垃圾分類的意義在于,它是垃圾終端處理設施運轉的基礎。實施生活垃圾分類,可以有效改善城鄉環境,促進資源回收利用。應在生活垃圾科學合理分類的基礎上,對相關配套設施進行建設,包括建立與垃圾分類相配套的收運體系、回收體系,以及與再生資源利用相協調的回收體系,完善與垃圾分類相銜接的終端處理設施,以確保分類收運、回收、利用和處理設施相互銜接。只有做好垃圾分類,垃圾回收及處理等配套系統才能更高效地運轉。垃圾分類處理關系到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建設,有利于我國新型城鎮化質量和生態文明建設水平的進一步提高。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