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51dongshi.com/20250206/wz/18598948252.jpg)
一、時辰名稱: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二、十二時辰制:起源于西周,漢代正式命名,包括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昳、晡時、日入、黃昏、人定等。三、地支對應:以夜半二十三點至一點為子時,一至三點為丑時,三至五點為寅時,依此類推。四、古代計時方法:使用“銅壺滴漏”方法,將一晝夜分為十二時辰。五、時辰與鐘表:鐘表傳入中國后,一度將時辰稱為“大時”,將鐘表的每個小時稱為“小時”。六、現代計時:中華民國成立后,采用公元紀年,同時保留陰歷,將一天分為24小時,稱為小時。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