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51dongshi.com/20250206/wz/18598165352.jpg)
在宋朝,馬匹的極限速度在金牌制度中得到了體現,一日夜可行駛200至250公里。然而,這一速度并非史上最快。古波斯的驛站制度極為出色,據希羅多德的描述,波斯使者的工作效率極高,他們的旅行速度無人能及。波斯驛站每隔約22公里設立一個,而著名的“皇家大道”全長超過2400公里。盡管步行需要大約90天,但波斯帝國的信使僅用7天就能跑完全程,平均速度一日夜接近350公里。驛站制度保證了人馬的更換,以便于長途跋涉。例如,在安史之亂中,唐玄宗曾命令部隊緊急追趕敵軍。太子李亨和他的部隊在通宵疾馳300多里后,士兵和裝備損失慘重,僅剩數百人。這一速度應當是騎兵的最大速度,但需注意的是,這是逃跑而非行軍。在三國時期,曹操追擊劉備的戰斗中,曹操的精銳騎兵一日一夜行進了300多里。這是中原騎兵在沒有馬鐙的情況下的一次超常發揮。盡管諸葛亮后來試圖貶低曹操軍隊的實力,但劉備的軍隊面對曹操的突然襲擊時,卻毫無招架之力。蒙古軍隊在冷兵器時代堪稱霸主,他們的騎兵從揚子江北岸至保加爾邊境的集結速度在2至3個月內完成,平均每日行軍速度達到90至95公里。他們的進攻速度同樣驚人,攻占北俄羅斯用了2個月零5天,平均每日速度85至90公里;攻占南俄羅斯用了2個月零10天,平均每日速度55至60公里;攻占匈牙利和波蘭用了三個月,平均每日速度58至62公里。金軍在與蒙古軍隊相提并論的速度上也有出色表現。金國在紹興10年進攻南宋時,金兀術在短短七天內從東京趕到順昌,平均每日夜行進約90公里。南宋紹興11年,岳飛接到十萬火急的增援命令后,僅用不到三周時間就從杭州出發,經廬州前往戰場。若以實際路程計算,岳家軍騎兵的速度每天不到40公里。在明末,袁崇煥復出后,在遼東練兵十余萬,擁有馬八萬余匹。在“己巳之變”中,關寧鐵騎從寧遠到薊州的行程中,每日夜的行程也不足40公里。即使按照實際路程計算,這一速度也不超過60公里。這些例子表明,雖然不同歷史時期的軍隊速度有所不同,但受限于當時的技術和條件,直接比較速度并不公平。例如,波斯驛站的快速傳遞只能在特定的路線上實現,而宋代的金牌則需要在山區、河流和平原等地形中穿越。蒙古騎兵雖然有備用馬匹,但中原騎兵與游牧騎兵之間仍然存在顯著差異。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