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公山的由來?
八公山的由來?
2000年,中國科學院考古隊在八公山發掘出距今約300萬年的古猿化石,這是目前發現的最古老的古猿化石,對古人類研究具有重要意義。在原始社會末期及奴隸社會,淮河流域居住著淮夷部族。西周時期,一個名為州來的諸侯國在此建立,都城即位于八公山腳下。關于“八公山”的命名,源自西漢時期淮南王劉安學道成仙的傳說。西漢時期,八公山屬于淮南國。劉安是漢厲王之子,漢武帝的叔父,他崇尚文化,廣納賢才,聚集了三千多名學者,編撰了《淮南子》,創立了二十四節氣,并發明了著名的豆腐。
導讀2000年,中國科學院考古隊在八公山發掘出距今約300萬年的古猿化石,這是目前發現的最古老的古猿化石,對古人類研究具有重要意義。在原始社會末期及奴隸社會,淮河流域居住著淮夷部族。西周時期,一個名為州來的諸侯國在此建立,都城即位于八公山腳下。關于“八公山”的命名,源自西漢時期淮南王劉安學道成仙的傳說。西漢時期,八公山屬于淮南國。劉安是漢厲王之子,漢武帝的叔父,他崇尚文化,廣納賢才,聚集了三千多名學者,編撰了《淮南子》,創立了二十四節氣,并發明了著名的豆腐。
八公山坐落于安徽省中部,淮河中游,由四十多座山峰組成,總面積超過二百平方公里,主峰海拔241.2米。這座山歷史悠久,曾被稱為北山、淝陵或紫金山。這里埋藏著約8億年前的“淮南蟲”化石,是全球發現最早的古生物化石之一,被譽為“藍色星球”上的生命起源。2000年,中國科學院考古隊在八公山發掘出距今約300萬年的古猿化石,這是目前發現的最古老的古猿化石,對古人類研究具有重要意義。在原始社會末期及奴隸社會,淮河流域居住著淮夷部族。西周時期,一個名為州來的諸侯國在此建立,都城即位于八公山腳下。關于“八公山”的命名,源自西漢時期淮南王劉安學道成仙的傳說。西漢時期,八公山屬于淮南國。劉安是漢厲王之子,漢武帝的叔父,他崇尚文化,廣納賢才,聚集了三千多名學者,編撰了《淮南子》,創立了二十四節氣,并發明了著名的豆腐。劉安特別賞識的八位門客被封為“八公”:左吳、李尚、蘇飛、田由、毛被、雷被、伍被和晉昌。劉安與八公常在山中著書立說,研究天象,編制歷法,煉丹煉沙。傳說一日,劉安與八公煉制出仙丹,服食后得道成仙。《太平環宇記》中記載:“昔淮南王與八公登山埋金于此,白日升天。余藥在器,雞犬舔之,皆仙。其處后皆現人馬之跡,猶在,故山以八公為名。”這便是成語“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由來。1600多年前,這里發生了一場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淝水之戰。此戰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故事,如“風聲鶴唳,草木皆兵”。這些故事至今仍在流傳,成為八公山文化的一部分。
八公山的由來?
2000年,中國科學院考古隊在八公山發掘出距今約300萬年的古猿化石,這是目前發現的最古老的古猿化石,對古人類研究具有重要意義。在原始社會末期及奴隸社會,淮河流域居住著淮夷部族。西周時期,一個名為州來的諸侯國在此建立,都城即位于八公山腳下。關于“八公山”的命名,源自西漢時期淮南王劉安學道成仙的傳說。西漢時期,八公山屬于淮南國。劉安是漢厲王之子,漢武帝的叔父,他崇尚文化,廣納賢才,聚集了三千多名學者,編撰了《淮南子》,創立了二十四節氣,并發明了著名的豆腐。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