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瓜,一種葫蘆科的蔓生草本植物,原產于非洲熱帶沙漠,大約在北魏時期隨西瓜一同傳入中國,明朝時期開始廣泛種植。它具有豐富的營養(yǎng)價值,含有蘋果酸、葡萄糖、氨基酸、甜菜茄、維生素C等,對感染性高燒、口渴等癥狀有顯著療效。香瓜甘寒無毒,歸胃、肺、大腸,具有清熱解暑止渴的功效,而香瓜子則可清熱解毒利尿。香瓜蒂有毒,適量可用作催吐胸膈痰涎及治療中毒食物,或作為外用藥。香瓜的食用部位主要是果肉,生食可止渴清燥,消除口臭。然而,過量食用香瓜蒂會導致中毒,因此脾胃虛寒、腹脹便溏者應避免食用。香瓜蒂還可用于治療多種疾病,如腸癰、肺癰、慢性黃疸性肝炎、肥厚性鼻炎等。例如,將香瓜蒂烘干研末,每次0.1克,分三次吸入鼻腔,七天為一療程,治療黃疸性肝炎或無黃疸性肝炎,肝硬化則需三至五個療程。香瓜具有諸多功效,但也有禁忌,具體如下:1、脾胃虛寒、腹脹便溏者忌食;2、有吐血、咳血病史及胃潰瘍、心臟病者宜慎食。香瓜蒂作為一種中藥,其使用方法多樣,例如,洗凈香瓜任意食用,可解暑熱;30克香瓜子加適量白糖搗爛研細,用溫開水沖服,可治腸癰、肺癰;15克香瓜子與30克炒全當歸、3克蛇蛻曬干研末,每服10克,一日三次,治腸癰(闌尾炎);香瓜葉搗爛敷患處,治頭癬;香瓜蒂燒存性,研成粉末,與細辛粉同用,取少許吹入鼻中,一日三次,治慢性肥厚性鼻炎和鼻中癟肉。需要注意的是,香瓜蒂吸入治療時,病人頭須向前,使黃水滴出,切勿吞咽,以免引起腹瀉。有時會出現(xiàn)頭疼、畏寒、發(fā)熱,類似感冒癥狀,或出現(xiàn)肝脾疼痛增加,此類癥狀一天后即可自然消失。使用香瓜蒂時應遵循醫(yī)囑,避免自行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