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二章經里,有句話求教!
四十二章經里,有句話求教!
2.";念心住境修因。證果知亂羨也";這里講的是在境界中安住心念,修持因行,最終證得果位,從而認識到煩惱的虛幻。3.";無念。揀凡夫善人之有念";指的是沒有固定的念頭,區別于凡夫的有分別念。4.";無住。揀持戒之有住";是指心無所住,不同于持戒者的心住于戒相。5.";無修。揀三果之有修";是指不修習,區別于三果圣者的有修為。6.";無證。揀羅漢辟支諸佛之有證";是指不證得任何果位,不同于羅漢、辟支佛和諸佛的有證悟。7.";前九較中。后后勝前";意味著在這九種的比較中,后面的勝過前面的,表明修行層次的遞進。
導讀2.";念心住境修因。證果知亂羨也";這里講的是在境界中安住心念,修持因行,最終證得果位,從而認識到煩惱的虛幻。3.";無念。揀凡夫善人之有念";指的是沒有固定的念頭,區別于凡夫的有分別念。4.";無住。揀持戒之有住";是指心無所住,不同于持戒者的心住于戒相。5.";無修。揀三果之有修";是指不修習,區別于三果圣者的有修為。6.";無證。揀羅漢辟支諸佛之有證";是指不證得任何果位,不同于羅漢、辟支佛和諸佛的有證悟。7.";前九較中。后后勝前";意味著在這九種的比較中,后面的勝過前面的,表明修行層次的遞進。
1. "飯至千億尊搭拍佛也" 這句話的意思是指供給千億尊佛以飲食,表示極大的恭敬和供養。2. "念心住境修因。證果知亂羨也" 這里講的是在境界中安住心念,修持因行,最終證得果位,從而認識到煩惱的虛幻。3. "無念。揀凡夫善人之有念" 指的是沒有固定的念頭,區別于凡夫的有分別念。4. "無住。揀持戒之有住" 是指心無所住,不同于持戒者的心住于戒相。5. "無修。揀三果之有修" 是指不修習,區別于三果圣者的有修為。6. "無證。揀羅漢辟支諸佛之有證" 是指不證得任何果位,不同于羅漢、辟支佛和諸佛的有證悟。7. "前九較中。后后勝前" 意味著在這九種的比較中,后面的勝過前面的,表明修行層次的遞進。8. "雖有福報。猶住于相" 即使有福報,仍然住在相狀中,未能超越表相。9. "以生心動念。即乖法體故陪賀" 因為生心動念,就違背了法的本體,所以應當感到悲哀。10. "今則無心。不取于相。所獲福報。亦如虛空不可思量" 現在的修行則是無心,不執著于相狀,所獲得的福報就像虛空一樣,無法用思維去衡量。11. "以取舍情亡等于真空故" 因為取舍的情結消亡后,便與真空之理相等,達到了無分別的境界。
四十二章經里,有句話求教!
2.";念心住境修因。證果知亂羨也";這里講的是在境界中安住心念,修持因行,最終證得果位,從而認識到煩惱的虛幻。3.";無念。揀凡夫善人之有念";指的是沒有固定的念頭,區別于凡夫的有分別念。4.";無住。揀持戒之有住";是指心無所住,不同于持戒者的心住于戒相。5.";無修。揀三果之有修";是指不修習,區別于三果圣者的有修為。6.";無證。揀羅漢辟支諸佛之有證";是指不證得任何果位,不同于羅漢、辟支佛和諸佛的有證悟。7.";前九較中。后后勝前";意味著在這九種的比較中,后面的勝過前面的,表明修行層次的遞進。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