鈑金K因子是什么意思?怎么計算?
鈑金K因子是什么意思?怎么計算?
1.鈑金K因子是指鈑金內側邊到中性層的距離與鈑金厚度的比值。在鈑金彎曲過程中,外層材料受到拉伸而伸長,內層材料受到壓縮而縮短,而中性層則保持不變。2.由于中性層在彎曲過程中不會發生變形,因此鈑金件的坯料長度應等于中性層的展開長度。3.中性層的位置可以用p表示,其計算公式為:r(零件內彎曲半徑,單位:mm)減去材料厚度t(單位:mm)乘以中性層位移系數K。4.在鈑金彎曲示意圖中,根據中性層展開原理,坯料的總長度應等于彎曲件中性層的直線部分和圓弧部分長度之和。5.鈑金折彎展開長度的計算公式為:L(零件展開總長度,單位:mm)等于α(彎曲中心角,單位:°)加上零件彎曲部分起點和終點以外的直端長度L1(單位:mm)和L2(單位:mm)。6.K因子取決于鈑金的材料厚度t和內彎曲半徑r的大小,它們之間存
導讀1.鈑金K因子是指鈑金內側邊到中性層的距離與鈑金厚度的比值。在鈑金彎曲過程中,外層材料受到拉伸而伸長,內層材料受到壓縮而縮短,而中性層則保持不變。2.由于中性層在彎曲過程中不會發生變形,因此鈑金件的坯料長度應等于中性層的展開長度。3.中性層的位置可以用p表示,其計算公式為:r(零件內彎曲半徑,單位:mm)減去材料厚度t(單位:mm)乘以中性層位移系數K。4.在鈑金彎曲示意圖中,根據中性層展開原理,坯料的總長度應等于彎曲件中性層的直線部分和圓弧部分長度之和。5.鈑金折彎展開長度的計算公式為:L(零件展開總長度,單位:mm)等于α(彎曲中心角,單位:°)加上零件彎曲部分起點和終點以外的直端長度L1(單位:mm)和L2(單位:mm)。6.K因子取決于鈑金的材料厚度t和內彎曲半徑r的大小,它們之間存
![](https://img.51dongshi.com/20250206/wz/18576208052.jpg)
1. 鈑金K因子是指鈑金內側邊到中性層的距離與鈑金厚度的比值。在鈑金彎曲過程中,外層材料受到拉伸而伸長,內層材料受到壓縮而縮短,而中性層則保持不變。2. 由于中性層在彎曲過程中不會發生變形,因此鈑金件的坯料長度應等于中性層的展開長度。3. 中性層的位置可以用p表示,其計算公式為:r(零件內彎曲半徑,單位:mm)減去材料厚度t(單位:mm)乘以中性層位移系數K。4. 在鈑金彎曲示意圖中,根據中性層展開原理,坯料的總長度應等于彎曲件中性層的直線部分和圓弧部分長度之和。5. 鈑金折彎展開長度的計算公式為:L(零件展開總長度,單位:mm)等于α(彎曲中心角,單位:°)加上零件彎曲部分起點和終點以外的直端長度L1(單位:mm)和L2(單位:mm)。6. K因子取決于鈑金的材料厚度t和內彎曲半徑r的大小,它們之間存在特定的對應關系。當r/t的值分別為0.1、0.25、0.5、1、2、3、4、5、≥6時,相應的K因子分別為0.23、0.31、0.37、0.41、0.45、0.46、0.47、0.48、0.5。7. 當r/t的值≥6時,鈑金在折彎過程中板料基本不再發生變形,中性層等于中心層,此時K因子相應地取0.5,計算起來較為簡單。8. 折彎過程中的回彈問題是唯一的影響因素,這種復雜的計算通常由計算機完成。9. 如今的三維軟件,如AutoCAD、SolidWorks、NX、Pro/E、Catia等,都提供了鈑金模塊,并在其中引入了K因子作為首選參數。合理選擇K因子可以顯著減少工藝設計的工作量。
鈑金K因子是什么意思?怎么計算?
1.鈑金K因子是指鈑金內側邊到中性層的距離與鈑金厚度的比值。在鈑金彎曲過程中,外層材料受到拉伸而伸長,內層材料受到壓縮而縮短,而中性層則保持不變。2.由于中性層在彎曲過程中不會發生變形,因此鈑金件的坯料長度應等于中性層的展開長度。3.中性層的位置可以用p表示,其計算公式為:r(零件內彎曲半徑,單位:mm)減去材料厚度t(單位:mm)乘以中性層位移系數K。4.在鈑金彎曲示意圖中,根據中性層展開原理,坯料的總長度應等于彎曲件中性層的直線部分和圓弧部分長度之和。5.鈑金折彎展開長度的計算公式為:L(零件展開總長度,單位:mm)等于α(彎曲中心角,單位:°)加上零件彎曲部分起點和終點以外的直端長度L1(單位:mm)和L2(單位:mm)。6.K因子取決于鈑金的材料厚度t和內彎曲半徑r的大小,它們之間存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