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51dongshi.com/20250206/wz/18576248452.jpg)
1. 在鈑金加工中,彎曲半徑和角度的計算公式為:L = 外形長 - 2*R/tan(α/2) + α/180*3.1416*R。在該公式中,α代表30度或90度,R表示彎曲半徑。2. K因子的計算方法涉及鈑金內側邊到中性層的距離與鈑金厚度的比值。中性層是擾裂鈑金在彎曲過程中不變的纖維層,位于受拉應力的外層和受壓應力的內層之間。3. 中性層位置以p表示,其計算公式為:p = (r*t*K)^(1/2),其中r是內彎曲半徑,t是材料厚度,K為中性層位移系數。4. 鈑金彎曲的展開長度計算原理是基于中性層展開,其總長度等于中性層直線部分與圓弧部分長度之和。公式為:L = L1 + L2 + α/180*3.1416*R。5. 參數K的確定依賴于鈑金厚度t和內彎曲半徑r的大小。它們之間存在一定的對應關系,通常r/t的值分別為0.1, 0.25, 0.5, 1, 2, 3, 4, 5, ≥6時,K因子對應的值分別為0.23, 0.31, 0.37, 0.41, 0.45, 0.46, 0.47, 0.48, 0.5。6. 當r/t≥6時,鈑金折彎時板料基本不再發生變形,中性層等于中心層,K因子相應地變成0.5,此時計算相對簡單,但回彈問題成為影響因素。7. 計算機和三維軟件如AutoCAD, SolidWorks, NX, Pro/E, Catia等引入了鈑金模塊,K因子成為這些軟件中的首選參數,合理選擇K因子可顯著減少工藝設計的工作量。8. 彎曲是工件受到力的作用而產生形變,這種力是多種作用力綜合形成的結果。在制造過程中,紙板等材料會有多種作用力的存在。9. 鈑金彎曲分為冷彎和熱彎兩種。這些信息來源于百度百科關于彎曲加工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