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條城的建筑簡介
二條城的建筑簡介
二條城,又名二條御所,座落于日本京都,是幕府將軍在京都的行轅。該城建于公元1603年,是江戶幕府權力的象征。它有長約500米、寬約400米的高大圍墻,并設有壕溝。城內有一種名為"鸝鳴地板"的走廊,當人走在上面時,會發出類似黃鶯鳴叫的聲音,這是幕府為了自身安全而設計的報警機關。二條城的主要建筑包括本丸御殿和二之丸御殿。"二之丸"以其獨特的建筑風格而聞名,殿內的墻壁和隔門上繪有狩野派畫家的名畫,藝術價值極高。梅花和菊花盛開季節是游覽二條城的最佳時期。據說,永祿十二年(1569),織田信長在足利義昭的居所開始了二條城的興建。天正元年(1573),信長在流放義昭后燒毀了這座城市,之后在別處重建了二條御所,并獻給了城仁親王。天正十年(1582),本能寺事變爆發,
導讀二條城,又名二條御所,座落于日本京都,是幕府將軍在京都的行轅。該城建于公元1603年,是江戶幕府權力的象征。它有長約500米、寬約400米的高大圍墻,并設有壕溝。城內有一種名為"鸝鳴地板"的走廊,當人走在上面時,會發出類似黃鶯鳴叫的聲音,這是幕府為了自身安全而設計的報警機關。二條城的主要建筑包括本丸御殿和二之丸御殿。"二之丸"以其獨特的建筑風格而聞名,殿內的墻壁和隔門上繪有狩野派畫家的名畫,藝術價值極高。梅花和菊花盛開季節是游覽二條城的最佳時期。據說,永祿十二年(1569),織田信長在足利義昭的居所開始了二條城的興建。天正元年(1573),信長在流放義昭后燒毀了這座城市,之后在別處重建了二條御所,并獻給了城仁親王。天正十年(1582),本能寺事變爆發,
![](https://img.51dongshi.com/20250103/wz/18570330152.jpg)
二條城,又名二條御所,座落于日本京都,是幕府將軍在京都的行轅。該城建于公元1603年,是江戶幕府權力的象征。它有長約500米、寬約400米的高大圍墻,并設有壕溝。城內有一種名為"鸝鳴地板"的走廊,當人走在上面時,會發出類似黃鶯鳴叫的聲音,這是幕府為了自身安全而設計的報警機關。二條城的主要建筑包括本丸御殿和二之丸御殿。"二之丸"以其獨特的建筑風格而聞名,殿內的墻壁和隔門上繪有狩野派畫家的名畫,藝術價值極高。梅花和菊花盛開季節是游覽二條城的最佳時期。據說,永祿十二年(1569),織田信長在足利義昭的居所開始了二條城的興建。天正元年(1573),信長在流放義昭后燒毀了這座城市,之后在別處重建了二條御所,并獻給了城仁親王。天正十年(1582),本能寺事變爆發,信長的長子信忠在二條御所放火自盡。關原之戰后,德川家康在京都重建了二條城,以迎接豐臣秀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元離宮二條城,是由德川家康下令修建的,其主要目的是為德川家族和武將提供一個在京都的休憩之地。二條城位于古城京都的二條通盡頭,以其街道名稱命名,矗立在四條街道的中央。城堡和宮殿建于1603年,是德川家康為保護京都御所(皇宮)并為自己在京都拜訪天皇時提供住所而修建的。第三任將軍德川家光將豐臣秀吉所建的伏見城中的幾座建筑遷至二條城,并對這些建筑進行了內部裝飾。現存的二條城建筑展現了日本桃山時代的建筑風格。京都二條城被認定為名勝古跡,占地27.5公頃,總建筑面積為7300平方米。其中的二之丸御殿等六棟建筑被日本政府定為國寶級文物,二之丸庭園被認定為特別名勝地;包括東大手門在內的二十二棟建筑被指定為重點文物。
二條城的建筑簡介
二條城,又名二條御所,座落于日本京都,是幕府將軍在京都的行轅。該城建于公元1603年,是江戶幕府權力的象征。它有長約500米、寬約400米的高大圍墻,并設有壕溝。城內有一種名為"鸝鳴地板"的走廊,當人走在上面時,會發出類似黃鶯鳴叫的聲音,這是幕府為了自身安全而設計的報警機關。二條城的主要建筑包括本丸御殿和二之丸御殿。"二之丸"以其獨特的建筑風格而聞名,殿內的墻壁和隔門上繪有狩野派畫家的名畫,藝術價值極高。梅花和菊花盛開季節是游覽二條城的最佳時期。據說,永祿十二年(1569),織田信長在足利義昭的居所開始了二條城的興建。天正元年(1573),信長在流放義昭后燒毀了這座城市,之后在別處重建了二條御所,并獻給了城仁親王。天正十年(1582),本能寺事變爆發,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