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標生物特性與應用技術是怎樣的?
靶標生物特性與應用技術是怎樣的?
桃小食心蟲是蘋果主要蛀果害蟲,雌成蟲將卵散產于果實上,其中蘋果萼洼處卵量占總卵量的90%。幼蟲在卵殼孵出后幾十分鐘就會咬破果皮并蛀入果肉中為害。因此,施藥時間的掌握是化學防治成敗的關鍵,必須在成蟲發生高峰期及卵孵化期施用強觸殺性殺蟲劑,并確保果實著藥。小麥吸漿蟲有兩個防治適期:一是越冬幼蟲在4月中旬,當小麥進入孕穗期、10cm土溫達到15℃左右時,上升到土表約3cm土層中做土室化蛹,可于盛蛹期進行防治,施藥方法以撒毒土為佳。二是成蟲在麥穗上交配產卵,可于成蟲羽化期選擇強觸殺性殺蟲劑針對麥穗部位噴霧或噴粉防治。
導讀桃小食心蟲是蘋果主要蛀果害蟲,雌成蟲將卵散產于果實上,其中蘋果萼洼處卵量占總卵量的90%。幼蟲在卵殼孵出后幾十分鐘就會咬破果皮并蛀入果肉中為害。因此,施藥時間的掌握是化學防治成敗的關鍵,必須在成蟲發生高峰期及卵孵化期施用強觸殺性殺蟲劑,并確保果實著藥。小麥吸漿蟲有兩個防治適期:一是越冬幼蟲在4月中旬,當小麥進入孕穗期、10cm土溫達到15℃左右時,上升到土表約3cm土層中做土室化蛹,可于盛蛹期進行防治,施藥方法以撒毒土為佳。二是成蟲在麥穗上交配產卵,可于成蟲羽化期選擇強觸殺性殺蟲劑針對麥穗部位噴霧或噴粉防治。
![](https://img.51dongshi.com/20250206/wz/18572402552.jpg)
靶標生物的生物學特性及為害規律是選擇合適藥劑、施藥方法及施藥適期的基礎。例如,二代棉鈴蟲的卵主要集中分布在棉株的頂尖、嫩葉及嫩莖上,尤其是嫩葉正面,占總卵量的73.4%。在這種情況下,應采用所謂的“劃圈點點”噴霧法進行噴藥。而三代棉鈴蟲的卵分布較為分散,主要分布在蕾、花、鈴上,占總卵量的45%,內葉正面占31.7%,群尖和莖稈占22%。三代棉鈴蟲的齡期不整齊,因此噴藥時應重點噴灑群尖和幼蕾,確保四周噴透。此外,棉鈴蟲初孵幼蟲在吃掉大部分或全部卵殼后會轉移到葉背棲息,當天不吃不動,第二天開始在生長點或嫩尖處取食嫩葉,此時取食量較小,為害不明顯。第三天幼蟲蛻皮成為二齡后,食量增加,為害加重,并開始蛀食幼蕾。三齡后幼蟲大多蛀入蕾、花、鈴中為害,防治困難。因此,防治棉鈴蟲必須在二齡前用藥。桃小食心蟲是蘋果主要蛀果害蟲,雌成蟲將卵散產于果實上,其中蘋果萼洼處卵量占總卵量的90%。幼蟲在卵殼孵出后幾十分鐘就會咬破果皮并蛀入果肉中為害。因此,施藥時間的掌握是化學防治成敗的關鍵,必須在成蟲發生高峰期及卵孵化期施用強觸殺性殺蟲劑,并確保果實著藥。小麥吸漿蟲有兩個防治適期:一是越冬幼蟲在4月中旬,當小麥進入孕穗期、10cm土溫達到15℃左右時,上升到土表約3cm土層中做土室化蛹,可于盛蛹期進行防治,施藥方法以撒毒土為佳。二是成蟲在麥穗上交配產卵,可于成蟲羽化期選擇強觸殺性殺蟲劑針對麥穗部位噴霧或噴粉防治。小麥腥黑穗病的傳播途徑主要是種子帶菌傳播,因此,化學防治在施藥方法上多采用藥劑拌種,以阻斷侵染源。水稻紋枯病一般在水稻分蘗末期開始發病,首先從近水面的葉鞘侵入,然后逐漸向上發展,因此,施藥技術的關鍵是如何將藥劑施到水稻的下部和中部,可采用粗霧滴噴霧,甚至采用潑澆。高畝旁小麥赤霉病菌主要在小麥揚花時從花藥侵入,因此,適時施藥是小麥赤霉病防治的關鍵。通常可在小麥揚花50%左右時,采用多菌靈等噴霧防治。植物在不同生育期,對藥劑的敏感性差異很大。因此,在雜草對除草劑最敏感的生育期施藥是化學除草技術的關鍵。丁草胺是輸導型芽前除草劑,主要通過幼芽吸收。施于稻田可防除一年生禾本科雜草及某些闊葉雜草。關鍵要嚴格把握雜草種子萌發——幼芽期施藥。通常在本田插秧5d后即應施藥。如果雜草出苗后再施藥,除草效果明顯降低。眼子菜是稻田多年生惡性戚橡雜草,以其發達的根狀莖在稻田土中越冬。研究結果表明,眼子菜春天萌發的葉片呈紫紅色、尚未轉為綠色時是最佳施藥適期。通常在本田插秧15~20d,此時落水噴施滅草松等,眼子菜葉片有一定的受藥面積,根狀莖中養分大多消掉了,而葉片的光合作用能力還很弱,是對藥劑最敏感的時期。錯過這一時期施藥,除草效果會顯著降低。
靶標生物特性與應用技術是怎樣的?
桃小食心蟲是蘋果主要蛀果害蟲,雌成蟲將卵散產于果實上,其中蘋果萼洼處卵量占總卵量的90%。幼蟲在卵殼孵出后幾十分鐘就會咬破果皮并蛀入果肉中為害。因此,施藥時間的掌握是化學防治成敗的關鍵,必須在成蟲發生高峰期及卵孵化期施用強觸殺性殺蟲劑,并確保果實著藥。小麥吸漿蟲有兩個防治適期:一是越冬幼蟲在4月中旬,當小麥進入孕穗期、10cm土溫達到15℃左右時,上升到土表約3cm土層中做土室化蛹,可于盛蛹期進行防治,施藥方法以撒毒土為佳。二是成蟲在麥穗上交配產卵,可于成蟲羽化期選擇強觸殺性殺蟲劑針對麥穗部位噴霧或噴粉防治。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