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有了病蟲害以后,應該如何進行治療?
小麥有了病蟲害以后,應該如何進行治療?
防治方法。1.種植抗病品種為主。2.消滅雜草和自生麥苗,控制越夏菌源。3.合理密植和適量適時追肥,避免過多過遲施用氮肥。4.銹病發生時,南方多雨麥區要開溝排水。5.北方干旱麥區要及時灌水,可補充因銹菌破壞葉面而蒸騰掉的大量水分,減輕產量損失。小麥全蝕病治療只侵染根部和莖基部。幼苗感病:初生根部根莖變為黑褐色,嚴重時病斑連在一起,使整個根系變黑死亡。分蘗期地上部分無明顯癥狀,重病植株表現稍矮,基部黃葉多。拔出麥苗,用水沖洗麥根,可見種子根與地下莖都變成了黑褐色。在潮濕情況下,根莖變色,部分形成基腐性的“黑腳”癥狀。最后造成植株枯死,形成“白穗”。近收獲時,在潮濕條件下,根莖處可看到黑色點狀突起的子囊殼。但在干旱條件下,病株基部“黑腳”癥狀不明顯,也不產生子囊殼。嚴重時全田植株枯死。防治方法。
導讀防治方法。1.種植抗病品種為主。2.消滅雜草和自生麥苗,控制越夏菌源。3.合理密植和適量適時追肥,避免過多過遲施用氮肥。4.銹病發生時,南方多雨麥區要開溝排水。5.北方干旱麥區要及時灌水,可補充因銹菌破壞葉面而蒸騰掉的大量水分,減輕產量損失。小麥全蝕病治療只侵染根部和莖基部。幼苗感病:初生根部根莖變為黑褐色,嚴重時病斑連在一起,使整個根系變黑死亡。分蘗期地上部分無明顯癥狀,重病植株表現稍矮,基部黃葉多。拔出麥苗,用水沖洗麥根,可見種子根與地下莖都變成了黑褐色。在潮濕情況下,根莖變色,部分形成基腐性的“黑腳”癥狀。最后造成植株枯死,形成“白穗”。近收獲時,在潮濕條件下,根莖處可看到黑色點狀突起的子囊殼。但在干旱條件下,病株基部“黑腳”癥狀不明顯,也不產生子囊殼。嚴重時全田植株枯死。防治方法。
![](https://img.51dongshi.com/20250206/wz/18572401152.jpg)
小麥銹病治療條銹成行、葉銹亂、稈銹是個大紅斑。稈銹病的孢子散生于小麥的莖稈和葉片上,呈橘紅色,孢子堆較大,最適宜溫度為20℃。葉銹病的孢子堆分散或密集在小麥葉片上,呈紅褐色,顏色比稈銹病淡,孢子堆也比稈銹病小,對溫度的要求介于稈銹和條銹之間。條銹病的孢子堆在小麥穗部和葉片上沿葉脈排列成顯著的條斑,顏色為黃色至枯黃色,孢子堆比葉銹病小、氣溫在5-15℃時,最適宜發育,氣溫低于0℃時發育受阻,有間歇的小雨和霧露天氣可助長發育。防治方法:1. 種植抗病品種為主;2. 消滅雜草和自生麥苗,控制越夏菌源;3. 合理密植和適量適時追肥,避免過多過遲施用氮肥;4. 銹病發生時,南方多雨麥區要開溝排水;5. 北方干旱麥區要及時灌水,可補充因銹菌破壞葉面而蒸騰掉的大量水分,減輕產量損失。小麥全蝕病治療只侵染根部和莖基部。幼苗感?。撼跎扛o變為黑褐色,嚴重時病斑連在一起,使整個根系變黑死亡。分蘗期地上部分無明顯癥狀,重病植株表現稍矮,基部黃葉多。拔出麥苗,用水沖洗麥根,可見種子根與地下莖都變成了黑褐色。在潮濕情況下,根莖變色,部分形成基腐性的“黑腳”癥狀。最后造成植株枯死,形成“白穗”。近收獲時,在潮濕條件下,根莖處可看到黑色點狀突起的子囊殼。但在干旱條件下,病株基部“黑腳”癥狀不明顯,也不產生子囊殼。嚴重時全田植株枯死。防治方法:1. 加強檢疫,嚴禁從病區調種,保護無病區;2. 發病田嚴禁留種,就地封鎖,就地消滅,嚴禁留種,且將病茬焚燒,減少病源;3. 重病地實行輪作;4. 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機肥,增施磷鉀肥及銨態氮肥,合理灌溉,雨后及時排水。小麥叢矮病治療染病植株上部葉片有黃綠相間條紋,分蘗增多,植株矮縮,呈叢矮狀。冬小麥播后20天即可顯癥,最初癥狀心葉有黃白色相間斷續的虛線條,后發展為不均勻黃綠條紋,分蘗明顯增多。冬前染病株大部分不能越冬而死亡,輕病株返青后分蘗繼續增多,生長細弱,葉部仍有黃綠相間條紋,病株矮化。一般不能拔節和抽穗。冬前未顯癥和早春感病的植株在返青期和拔節期陸續顯癥,心葉有條擾遲紋,與冬前顯癥病株比,葉色較濃綠,莖稈稍粗壯,拔節后染病植株只有上部葉片顯條紋,能抽穗的籽粒秕瘦。防治方法:1. 選用抗病品種,適時播種;2. 加強栽培管理,清除雜草、小麥平作,合理安排套作;3. 麥田冬灌水保苗,避免與禾本科植物套作,精耕細作,消滅灰飛虱生存環境,壓低毒源、蟲源。小麥細菌性條斑病治療主要為害葉片,嚴重時也可為害葉鞘、莖稈、穎片和籽粒。被害葉片初期呈水漬狀半透明斑點或條斑,再沿葉脈向上下擴展,變成長條狀,呈現油漬發亮褐色斑,常出現小顆粒狀菌膿。以抽罩李陸穗和揚花期最重,使被害株提前枯死,穗形變小,籽粒干秕,造成減產。防治方法:1. 選用抗病品種,建立無病留種田;2. 收獲后及時耕翻滅茬,適時播種,冬麥不宜過早;3. 合理密植,防止倒伏;4. 采用配方施肥技術,增施有機肥,不偏施氮肥;5. 提高灌水質量,切忌大水漫灌。小麥梭條斑花葉病毒病治療該病在冬小麥上發生嚴重。染病后冬前不表現癥狀,到春季小麥返青期才出現癥狀,染病株在小麥4~6葉后的新葉上產生褪綠條紋,少數心葉扭曲畸形,以后褪綠條紋增加并擴散。病斑聯合成長短不等、寬窄不一的不規則條斑,形似梭狀,老病葉漸變黃、枯死。病株分蘗少、萎縮、根系發育不良,重病株明顯矮化。防治方法:1. 選用抗、耐病品種;2. 加強管理,避免通過帶病殘體、病土等途徑傳播;3. 輪作倒茬與非寄主作物油菜、大麥等進行多年輪作可減輕發病;4. 冬麥適時遲播,避開傳毒介體的最適侵染時期;5. 增施基肥,提高苗期抗病能力。小麥孢囊線蟲病治療受害小麥幼苗矮黃,根系短分叉,后期根系被寄生呈瘤狀,露出白亮至暗褐色粉粒狀胞囊,胞囊老熟易脫落,僅在成蟲期出現。線蟲為害后,病根常受次生性土壤真菌如立枯絲核菌等為害,致使根系腐爛。防治方法:1. 選用抗(耐)病品種;2. 與麥類及非禾本科作物隔年或3年輪作;3. 春麥區適當晚播,要增施氮肥和磷肥,加強灌水,防止干旱;4. 施用土壤添加劑,控制根際微生態環境,使其不利于線蟲生長和寄生。在小麥整地時施用下列藥劑:1. 0.5%阿維菌素顆粒劑2.5-3kg/畝;2. 3%克百威顆粒劑2-5kg/畝;3. 10%克線磷顆粒劑2kg/畝處理土壤;4. 也可用殺線蟲內吸型顆粒劑溝施或種衣劑拌種、悶種,控制早期侵染。
小麥有了病蟲害以后,應該如何進行治療?
防治方法。1.種植抗病品種為主。2.消滅雜草和自生麥苗,控制越夏菌源。3.合理密植和適量適時追肥,避免過多過遲施用氮肥。4.銹病發生時,南方多雨麥區要開溝排水。5.北方干旱麥區要及時灌水,可補充因銹菌破壞葉面而蒸騰掉的大量水分,減輕產量損失。小麥全蝕病治療只侵染根部和莖基部。幼苗感?。撼跎扛o變為黑褐色,嚴重時病斑連在一起,使整個根系變黑死亡。分蘗期地上部分無明顯癥狀,重病植株表現稍矮,基部黃葉多。拔出麥苗,用水沖洗麥根,可見種子根與地下莖都變成了黑褐色。在潮濕情況下,根莖變色,部分形成基腐性的“黑腳”癥狀。最后造成植株枯死,形成“白穗”。近收獲時,在潮濕條件下,根莖處可看到黑色點狀突起的子囊殼。但在干旱條件下,病株基部“黑腳”癥狀不明顯,也不產生子囊殼。嚴重時全田植株枯死。防治方法。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