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51dongshi.com/20250105/wz/18515721552.jpg)
河姆渡文化時期的居民居住在特色鮮明的干欄式房屋中。這些房屋采用垂直插入的的木樁作為支撐,其上構建起木質龍骨結構,從而形成了房屋的懸空基座。木樁之間布置橫梁,以此為基礎搭建出墻體和屋頂的結構框架。墻體的構建材料多樣,可以是樹皮、茅草或竹條板塊,有時也會用草泥來填充空隙。這樣的結構設計不僅促進了室內通風和防潮,還提高了空間的有效利用。與此同時,半坡文化的人們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屋中。他們挖掘出的地坑通常呈方形或圓形,坑壁本身即作為墻壁使用。在坑緣埋設木棍,并以泥土和草料混合物涂抹,形成堅固的泥墻。隨后,這些墻體經過火的烘烤以達到硬化,再配上類似雨傘的屋頂結構。這種建筑風格在提供保暖避寒的同時,還能保護居民免受野生動物的侵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