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下列漢字的形體構造,指出其造字法
分析下列漢字的形體構造,指出其造字法
2.亡:象形字。形狀像被挖去眼珠的殘眼。原指挖去眼珠的瞎子。3.元:指事字。甲骨文由“兀”(表示削去頭發)和短橫組成,指明頭的位置。原指人的頭部。4.溢:會意兼形聲字。篆文由水和益組成,益也起到聲符作用。原指水或其他液體滿溢而出。5.戍:會意字。甲骨文描繪了人持戈的形象,表達守衛的概念。原指軍隊在邊疆的防守。6.解:會意字。甲骨文展示了雙手、牛和牛角的圖像,表示屠宰分割牛的動作。原指屠宰牛的過程。7.責(責,債):會意兼形聲字。甲骨文由貝和朿組成,朿也作為聲符。原指刺取貝肉食用。8.虎:象形字。甲骨文形象地描繪了大嘴、巨身和花紋的老虎。原指老虎這種動物。9.星:象形兼形聲字。甲骨文類似群星布局。原指星星。10.及:會意字。甲骨文描繪了從背后抓住人的手。原指趕上并抓住,追上。
導讀2.亡:象形字。形狀像被挖去眼珠的殘眼。原指挖去眼珠的瞎子。3.元:指事字。甲骨文由“兀”(表示削去頭發)和短橫組成,指明頭的位置。原指人的頭部。4.溢:會意兼形聲字。篆文由水和益組成,益也起到聲符作用。原指水或其他液體滿溢而出。5.戍:會意字。甲骨文描繪了人持戈的形象,表達守衛的概念。原指軍隊在邊疆的防守。6.解:會意字。甲骨文展示了雙手、牛和牛角的圖像,表示屠宰分割牛的動作。原指屠宰牛的過程。7.責(責,債):會意兼形聲字。甲骨文由貝和朿組成,朿也作為聲符。原指刺取貝肉食用。8.虎:象形字。甲骨文形象地描繪了大嘴、巨身和花紋的老虎。原指老虎這種動物。9.星:象形兼形聲字。甲骨文類似群星布局。原指星星。10.及:會意字。甲骨文描繪了從背后抓住人的手。原指趕上并抓住,追上。
![](https://img.51dongshi.com/20250105/wz/18515712352.jpg)
1. 豆:象形字。甲骨文形態像古代高足食器。原指這種食器,形狀類似高足盤。2. 亡:象形字。形狀像被挖去眼珠的殘眼。原指挖去眼珠的瞎子。3. 元:指事字。甲骨文由“兀”(表示削去頭發)和短橫組成,指明頭的位置。原指人的頭部。4. 溢:會意兼形聲字。篆文由水和益組成,益也起到聲符作用。原指水或其他液體滿溢而出。5. 戍:會意字。甲骨文描繪了人持戈的形象,表達守衛的概念。原指軍隊在邊疆的防守。6. 解:會意字。甲骨文展示了雙手、牛和牛角的圖像,表示屠宰分割牛的動作。原指屠宰牛的過程。7. 責(責,債):會意兼形聲字。甲骨文由貝和朿組成,朿也作為聲符。原指刺取貝肉食用。8. 虎:象形字。甲骨文形象地描繪了大嘴、巨身和花紋的老虎。原指老虎這種動物。9. 星:象形兼形聲字。甲骨文類似群星布局。原指星星。10. 及:會意字。甲骨文描繪了從背后抓住人的手。原指趕上并抓住,追上。11. 自:象形字。甲骨文類似鼻子的形狀。原指鼻子。12. 韋:會意字。甲骨文由囗和足組成,有的版本還有三足或四足。原指環繞。13. 看:會意字。篆文上層為手,下層為目,表示用手遮住眼睛遠望。原指遠望。14. 赤:會意字。甲骨文由大或亦和火組成,表示火映紅了人。原指火紅色。15. 特:形聲字。古文和篆文由牛和寺組成,寺為聲符。原指公牛。16. 甘:指事字。甲骨文由口和其中的點組成,表示口中含有點甜美的食物。原指甜美可口。17. 才:象形字。甲骨文類似初生的草木形狀。原指初生的草木。18. 各:會意字。甲骨文由夊和口組成,表示迎面而來的腳趾和洞口。原指到來。19. 采:會意字。甲骨文由爪和木上帶有果實的形狀組成,表示用手采摘果實。原指摘取。20. 戶:象形字。甲骨文類似單扇門的形狀。原指單扇門,即堂內的室門。
分析下列漢字的形體構造,指出其造字法
2.亡:象形字。形狀像被挖去眼珠的殘眼。原指挖去眼珠的瞎子。3.元:指事字。甲骨文由“兀”(表示削去頭發)和短橫組成,指明頭的位置。原指人的頭部。4.溢:會意兼形聲字。篆文由水和益組成,益也起到聲符作用。原指水或其他液體滿溢而出。5.戍:會意字。甲骨文描繪了人持戈的形象,表達守衛的概念。原指軍隊在邊疆的防守。6.解:會意字。甲骨文展示了雙手、牛和牛角的圖像,表示屠宰分割牛的動作。原指屠宰牛的過程。7.責(責,債):會意兼形聲字。甲骨文由貝和朿組成,朿也作為聲符。原指刺取貝肉食用。8.虎:象形字。甲骨文形象地描繪了大嘴、巨身和花紋的老虎。原指老虎這種動物。9.星:象形兼形聲字。甲骨文類似群星布局。原指星星。10.及:會意字。甲骨文描繪了從背后抓住人的手。原指趕上并抓住,追上。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