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豆,寸,雖,騰,益,至的漢字構字法和意思
采,豆,寸,雖,騰,益,至的漢字構字法和意思
2.豆:象形字。甲骨文字形形似高腳盤,或有蓋。漢字部首之一,從“豆”的字或與食器有關,或與豆類有關。本義是古代一種盛食物的器皿,形似高足盤,或有蓋。新石器時代晚期開始出現,盛行于商周時,多陶制,也有青銅制或木制涂漆的。3.寸:指事字。小篆字形,從又,從一。“又”象手形,“一”指下手腕一寸之處。“寸”是漢字部首之一,從“寸”的字往往與“手”有關。本義是中醫切脈,稱距離手腕一寸長的部位為“寸口”,簡稱“寸”。4.雖:形聲字。從蟲,唯聲。古讀(huī)。本義是蟲,似蜥蜴而大。5.騰:形聲字。從馬,朕(zhèn)聲。本義是馬奔騰。6.益:會意字。小篆字形,象器皿中有水漫出。從皿,從水。“水”已隸變。本義是“溢”的本字,水漫出。
導讀2.豆:象形字。甲骨文字形形似高腳盤,或有蓋。漢字部首之一,從“豆”的字或與食器有關,或與豆類有關。本義是古代一種盛食物的器皿,形似高足盤,或有蓋。新石器時代晚期開始出現,盛行于商周時,多陶制,也有青銅制或木制涂漆的。3.寸:指事字。小篆字形,從又,從一。“又”象手形,“一”指下手腕一寸之處。“寸”是漢字部首之一,從“寸”的字往往與“手”有關。本義是中醫切脈,稱距離手腕一寸長的部位為“寸口”,簡稱“寸”。4.雖:形聲字。從蟲,唯聲。古讀(huī)。本義是蟲,似蜥蜴而大。5.騰:形聲字。從馬,朕(zhèn)聲。本義是馬奔騰。6.益:會意字。小篆字形,象器皿中有水漫出。從皿,從水。“水”已隸變。本義是“溢”的本字,水漫出。
![](https://img.51dongshi.com/20250105/wz/18515710952.jpg)
1. 采:會意字。上面的部分象手,下面的部分象樹木及其果實。甲骨文時期,字形上象手,下象樹木及其果實,表示以手在樹上輕輕摘取果實和葉子。本義是用手指或指尖輕輕摘取。2. 豆:象形字。甲骨文字形形似高腳盤,或有蓋。漢字部首之一,從“豆”的字或與食器有關,或與豆類有關。本義是古代一種盛食物的器皿,形似高足盤,或有蓋。新石器時代晚期開始出現,盛行于商周時,多陶制,也有青銅制或木制涂漆的。3. 寸:指事字。小篆字形,從又,從一。“又”象手形,“一”指下手腕一寸之處。“寸”是漢字部首之一,從“寸”的字往往與“手”有關。本義是中醫切脈,稱距離手腕一寸長的部位為“寸口”,簡稱“寸”。4. 雖:形聲字。從蟲,唯聲。古讀(huī)。本義是蟲,似蜥蜴而大。5. 騰:形聲字。從馬,朕(zhèn)聲。本義是馬奔騰。6. 益:會意字。小篆字形,象器皿中有水漫出。從皿,從水。“水”已隸變。本義是“溢”的本字,水漫出。7. 至:象形字。從一,一猶地,指事,不去而下來。古文從土,上亦象飛下之形。尾上首下。本義是到來,到達。
采,豆,寸,雖,騰,益,至的漢字構字法和意思
2.豆:象形字。甲骨文字形形似高腳盤,或有蓋。漢字部首之一,從“豆”的字或與食器有關,或與豆類有關。本義是古代一種盛食物的器皿,形似高足盤,或有蓋。新石器時代晚期開始出現,盛行于商周時,多陶制,也有青銅制或木制涂漆的。3.寸:指事字。小篆字形,從又,從一。“又”象手形,“一”指下手腕一寸之處。“寸”是漢字部首之一,從“寸”的字往往與“手”有關。本義是中醫切脈,稱距離手腕一寸長的部位為“寸口”,簡稱“寸”。4.雖:形聲字。從蟲,唯聲。古讀(huī)。本義是蟲,似蜥蜴而大。5.騰:形聲字。從馬,朕(zhèn)聲。本義是馬奔騰。6.益:會意字。小篆字形,象器皿中有水漫出。從皿,從水。“水”已隸變。本義是“溢”的本字,水漫出。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