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泰順縣歷史有誰知道
浙江省泰順縣歷史有誰知道
清代,泰順縣的隸屬關系未發生變動。民國初年,隨著辛亥革命的爆發,浙江光復,泰順縣歸屬溫州軍政分府管轄。1916年,廢除溫州軍政分府,設立甌海道,泰順縣隸屬其中。1921年廢道,實行省縣二級制,泰順縣直屬浙江省。1922年,實施行政督察區制,泰順縣歸屬浙江省第十縣政督察區,后改稱第四特別行政督察區,再改稱第三特別行政督察區。同年8月,特區駐地縣名改為永嘉,泰順縣隨之歸屬永嘉行政督察區。1923年3月,改稱第八區行政督察專員兼保安司令公署。
導讀清代,泰順縣的隸屬關系未發生變動。民國初年,隨著辛亥革命的爆發,浙江光復,泰順縣歸屬溫州軍政分府管轄。1916年,廢除溫州軍政分府,設立甌海道,泰順縣隸屬其中。1921年廢道,實行省縣二級制,泰順縣直屬浙江省。1922年,實施行政督察區制,泰順縣歸屬浙江省第十縣政督察區,后改稱第四特別行政督察區,再改稱第三特別行政督察區。同年8月,特區駐地縣名改為永嘉,泰順縣隨之歸屬永嘉行政督察區。1923年3月,改稱第八區行政督察專員兼保安司令公署。
明景泰三年(1452年),為鎮壓浙閩邊境的農民起義,朝廷在析出瑞安縣和平陽縣的部分地區后,設立泰順縣,縣治設在羅陽,縣名由景泰帝賜名,寓意“國泰民安,人心歸順”。泰順自此成為浙江布政使司溫州府的管轄區域。清代,泰順縣的隸屬關系未發生變動。民國初年,隨著辛亥革命的爆發,浙江光復,泰順縣歸屬溫州軍政分府管轄。1916年,廢除溫州軍政分府,設立甌海道,泰順縣隸屬其中。1921年廢道,實行省縣二級制,泰順縣直屬浙江省。1922年,實施行政督察區制,泰順縣歸屬浙江省第十縣政督察區,后改稱第四特別行政督察區,再改稱第三特別行政督察區。同年8月,特區駐地縣名改為永嘉,泰順縣隨之歸屬永嘉行政督察區。1923年3月,改稱第八區行政督察專員兼保安司令公署。1936年4月,全省改劃行政督察區域,泰順縣一度劃歸第六行政督察區(即今麗水地區),同年5月復劃歸第五區(溫州)行政督察專員兼保安司令公署。1949年8月,泰順縣隸屬浙江省人民政府第五專員公署,10月,第五專員公署改稱溫州區專員公署,旋改稱溫州專員公署,泰順縣繼續歸屬。1967年,泰順縣歸屬中國人民解放軍溫州軍管會、支左聯合指揮部管轄。1968年12月,歸屬溫州地區革命委員會。1978年9月,歸屬溫州地區行政公署。1981年9月至今,歸屬溫州市。明清代,泰順縣的地理范圍較大,東至文成縣桂山鄉,南至閩霞浦界,西至閩壽寧界,北至景寧界,東北至瑞安界,至青田界,西南至壽寧界,東南至平陽界和閩福鼎界。民國27年(1938年),福建壽寧縣第一區的部分轄地劃歸泰順縣,包括葛藤嶺、張家洋、卓家坑、東溪頭、雙港渡等村,并在李家山上、東溪頭、雙港渡三地樹立界碑,自此兩縣以東溪(今名壽泰溪)為界。民國37年,1948年1月,百丈區匯溪、兩岸兩鄉及翁山、白云兩鄉部分轄地劃歸新設置的文成縣,面積達180.5平方公里,現為文成縣匯溪、雙溪、稽洋、東龍、仰山、桂山鄉地。1998年,泰順縣轄11個鎮27個鄉,人口34.33萬人。至2001年,泰順縣轄11個鎮(其中1個民族鎮)、24個鄉、1個民族鄉,6個居委會、518個村委會,總人口348069人。
浙江省泰順縣歷史有誰知道
清代,泰順縣的隸屬關系未發生變動。民國初年,隨著辛亥革命的爆發,浙江光復,泰順縣歸屬溫州軍政分府管轄。1916年,廢除溫州軍政分府,設立甌海道,泰順縣隸屬其中。1921年廢道,實行省縣二級制,泰順縣直屬浙江省。1922年,實施行政督察區制,泰順縣歸屬浙江省第十縣政督察區,后改稱第四特別行政督察區,再改稱第三特別行政督察區。同年8月,特區駐地縣名改為永嘉,泰順縣隨之歸屬永嘉行政督察區。1923年3月,改稱第八區行政督察專員兼保安司令公署。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