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怎樣與環境和諧相處?
人類怎樣與環境和諧相處?
隨著人類工業文明發展到新的歷史階段,人類社會與自然環境的矛盾不斷積累,來自人口、環境、資源、生態等方面的壓力越來越大,如何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逐漸成為各國執政當局共同面對的重大問題。環境問題實際上已經發展成社會政治問題,不僅決定著一個國家實現可持續發展的能力,而且與政黨政治的關系也越來越密切。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無論是什么樣的政黨執政都無法回避人與環境如何相處的問題。
導讀隨著人類工業文明發展到新的歷史階段,人類社會與自然環境的矛盾不斷積累,來自人口、環境、資源、生態等方面的壓力越來越大,如何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逐漸成為各國執政當局共同面對的重大問題。環境問題實際上已經發展成社會政治問題,不僅決定著一個國家實現可持續發展的能力,而且與政黨政治的關系也越來越密切。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無論是什么樣的政黨執政都無法回避人與環境如何相處的問題。
一、人類怎樣與環境和諧相處?隨著人類工業文明發展到新的歷史階段,人類社會與自然環境的矛盾不斷積累,來自人口、環境、資源、生態等方面的壓力越來越大,如何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逐漸成為各國執政當局共同面對的重大問題。環境問題實際上已經發展成社會政治問題,不僅決定著一個國家實現可持續發展的能力,而且與政黨政治的關系也越來越密切。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無論是什么樣的政黨執政都無法回避人與環境如何相處的問題。首先,“綠色政治”的興起改變了傳統的政黨結構,也使環境保護問題進入主流政治。綠黨是一支以保護環境、擴大民主、維護人類和平為主要目標的新興政治力量。自1972年世界上第一個全國性綠黨組織——新西蘭價值黨出現以來,綠黨的勢力在各國尤其是西歐迅速發展,并相繼進入地方、國家及歐洲各級議會,成為重要的執政黨、參政黨。目前,綠黨已遍及世界五大洲,全球大約有70多個綠黨組織。在綠黨的推動下,生態優先和環境保護的意識在世界各國深入人心,一些主流政黨也進行理論創新,德國社民黨、英國工黨等老牌執政黨紛紛將“綠色政治”的理念寫入黨綱,英國保守黨政府等一些右翼政府也陸續出臺了新的環境保護條例。“綠色政治”的發展使人與自然的關系問題最終擺脫邊緣地位,走入了主流政治。二、各國執政當局在努力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方面的主要做法首先,摒棄“人類中心主義”,樹立綠色經濟和可持續發展的觀念。北歐國家的執政當局最早呼吁從全球高度認識和處理人與自然協調發展問題。例如,1972年瑞典執政當局主動承辦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提出了“只有一個地球”的口號,并在大會通過的《人類環境宣言》中呼吁“人類業已到了必須在全世界一致行動,共同對環境問題采取更審慎處理的歷史轉折點”。2003年,在許多國家執政的社會黨國際成員黨在《圣保羅宣言》中提出了“新的發展觀”,認為環境問題與經濟和社會發展問題同等重要,主張把生態、經濟和社會結合起來實現“可持續的發展”。近兩年來,一些發達國家的執政當局停止使用傳統的國民經濟核算體系,改用新的“綠色核算體系”,將自然資源的損耗和環境保護的成本也計算在內,以更加合理地反映出經濟發展與自然環境之間的關系。其次,綜合運用立法、行政、稅收等手段對環境保護進行監督和調控。例如,芬蘭是世界上最早制定環保法的國家,執政當局早在1886年就制訂了第一部森林法,目前其森林覆蓋率已經超過70%。2000年3月,芬蘭政府開始實施新的《環境保護法》,將防止空氣污染、消除噪音和環保許可證制度等有關法規匯總在一起,同時修改了節水和垃圾處理等相關法規,加強了對環境的預防性保護。近年來,印度、越南、緬甸、老撾等國執政黨為保護本國森林資源也都制定了相關法律,嚴格限制原木出口,對木制品出口的稅收也大幅上升。非洲各國執政黨針對非法捕獵和販賣野生動物的行為制訂了嚴厲的懲罰措施。第三,發揮政府和民間兩方面的作用,強制和鼓勵雙管齊下,推動企業和社會節能降耗,積極開發新能源和可再生資源。越來越多國家的執政黨普遍把節能降耗、保護環境等作為施政的重要內容。例如,新加坡執政當局建立了一個2000萬新元的環境可持續創新基金,鼓勵企業、個人在節能、環保和資源再生利用等方面的開發創新。日本政府通過改革稅制,規定企業如果達到節能標準或使用節能產品,將在一定時期內享受減免稅的優惠,如果達不到節能標準又無法按期改進,將被處以100萬日元的罰款。美國和德國制定了相關法規,用減免銷售稅的辦法鼓勵公眾購買新能源汽車。第四,通過科技進步和產業升級將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型經濟轉變為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率的新型循環經濟。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許多國家執政當局迫于資源匱乏和能源危機,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在執政當局的政策推動下,循環經濟在日本已經成為企業的日常行為,松下、索尼、豐田等許多大公司都基本實現了“產業垃圾零排放”。德國的循環經濟已經發展成一個新興產業,所有生產行業的垃圾被處理后重新使用的比例高達50%。其他歐盟國家也都大力提倡循環經濟,并制定了回收、利用或循環使用的具體辦法和目標。第五,重視開展各種形式的宣傳教育,不斷增強全社會的環保意識。例如,奧地利執政當局規定中小學必須開設環保課程,定期聘請環保專家講授環保和垃圾回收知識,新聞媒體經常宣傳環保新知識和新發明。瑞典政府將節能和環保作為社會文化的一部分大力宣傳,并積極向國外推廣其節能經驗,使全民對環保都有一種自豪感。美國將每年的11月15日定為“美國回收利用日”,環境保護局專門開設網站,宣傳再生物品的知識。三、幾點啟示綜上所述,縱觀各國執政黨近40年來在處理人與自然環境問題上的理論、政策和做法,尤其是進入新世紀以來的一些新思路、新舉措,我們可以得出以下啟示:首先,堅持科學發展觀,走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可持續發展道路,符合時代潮流。傳統的單純追求經濟增長而忽視社會公正和環境和諧的片面的發展觀已經在一些國家的發展歷程中展現了種種弊端。在經濟全球化迅猛發展以及人類生存環境面臨嚴峻挑戰的情況下,堅持科學發展觀,堅持統籌經濟社會發展與環境保護,堅持可持續發展、和諧發展之路是唯一正確的選擇。其次,從國情出發,不能盲從。在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方面,既要汲取國外的成功經驗,但又不能在環保等問題上提出過高的要求,尤其不能被一些不符合國情的理念束縛住手腳。處于工業化初級階段的發展中國家在處理人與環境的關系仍必須從國情出發,以控制人口過速增長、保障糧食安全和抵御自然災害等為重點,不能盲目超前。最后,必須將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工作納入到和諧社會建設的整體中來,與和諧社會建設的其他環節緊密結合起來。建立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應該綜合運用各種手段,調動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避免成為政府或企業單方面的行為;建設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關系不僅要注重對傳統工業進行改造,還要考慮與新農村建設結合起來,與改善社會氛圍和穩定社會秩序結合起來,在改善自然環境的同時實現人口素質的提高和經濟增長模式的轉變。詳情
人類怎樣與環境和諧相處?
隨著人類工業文明發展到新的歷史階段,人類社會與自然環境的矛盾不斷積累,來自人口、環境、資源、生態等方面的壓力越來越大,如何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逐漸成為各國執政當局共同面對的重大問題。環境問題實際上已經發展成社會政治問題,不僅決定著一個國家實現可持續發展的能力,而且與政黨政治的關系也越來越密切。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無論是什么樣的政黨執政都無法回避人與環境如何相處的問題。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