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裝備修理中落實好質量安全重大風險識別和管控機能
如何在裝備修理中落實好質量安全重大風險識別和管控機能
企業應制定風險評價管理制度,明確風險評價的目的、范圍和準則。制定風險評價管理制度;明確風險評價的目的、范圍、頻次、準則及工作程序。2.1 風險評價的范圍與方法。企業風險評價的范圍應包括:規劃、設計和建設、投產、運行等階段;常規和非常規活動;事故及潛在的緊急情況;所有進入作業場所人員的活動;原材料、產品的運輸和使用過程;作業場所的設施、設備、車輛、安全防護用品;丟棄、廢棄、拆除與處置;企業周圍環境;氣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災害等。風險評價方法包括工作危害分析(JHA)、安全檢查表分析(SCL)、預危險性分析(PHA)、危險與可操作性分析(HAZOP)、失效模式與影響分析(FMEA)、故障樹分析(FTA)、事件樹分析(ETA)、作業條件危險性分析(LEC)等。2.2 風險評價的實施。
導讀企業應制定風險評價管理制度,明確風險評價的目的、范圍和準則。制定風險評價管理制度;明確風險評價的目的、范圍、頻次、準則及工作程序。2.1 風險評價的范圍與方法。企業風險評價的范圍應包括:規劃、設計和建設、投產、運行等階段;常規和非常規活動;事故及潛在的緊急情況;所有進入作業場所人員的活動;原材料、產品的運輸和使用過程;作業場所的設施、設備、車輛、安全防護用品;丟棄、廢棄、拆除與處置;企業周圍環境;氣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災害等。風險評價方法包括工作危害分析(JHA)、安全檢查表分析(SCL)、預危險性分析(PHA)、危險與可操作性分析(HAZOP)、失效模式與影響分析(FMEA)、故障樹分析(FTA)、事件樹分析(ETA)、作業條件危險性分析(LEC)等。2.2 風險評價的實施。
![](https://img.51dongshi.com/20250105/wz/18511664152.jpg)
2.1 風險評價管理制度制定企業應制定風險評價管理制度,明確風險評價的目的、范圍和準則。制定風險評價管理制度;明確風險評價的目的、范圍、頻次、準則及工作程序。2.1 風險評價的范圍與方法企業風險評價的范圍應包括:規劃、設計和建設、投產、運行等階段;常規和非常規活動;事故及潛在的緊急情況;所有進入作業場所人員的活動;原材料、產品的運輸和使用過程;作業場所的設施、設備、車輛、安全防護用品;丟棄、廢棄、拆除與處置;企業周圍環境;氣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災害等。風險評價方法包括工作危害分析(JHA)、安全檢查表分析(SCL)、預危險性分析(PHA)、危險與可操作性分析(HAZOP)、失效模式與影響分析(FMEA)、故障樹分析(FTA)、事件樹分析(ETA)、作業條件危險性分析(LEC)等。2.2 風險評價的實施企業應依據風險評價準則,選定合適的評價方法,定期和及時對作業活動和設備設施進行危險、有害因素識別和風險評價。企業在進行風險評價時,應從影響人、財產和環境等三個方面的可能性和嚴重程度分析。2.3 風險控制措施企業應根據風險評價結果及經營運行情況等,確定不可接受的風險,制定并落實控制措施,將風險尤其是重大風險控制在可以接受的程度。企業在選擇風險控制措施時,應考慮可行性、安全性、可靠性,并包括工程技術措施、管理措施、培訓教育措施、個體防護措施等。2.4 隱患治理企業應對風險評價出的隱患項目下達隱患治理通知,限期治理,做到定治理措施、定負責人、定資金來源、定治理期限。企業應建立隱患治理臺帳。2.5 重大危險源管理企業應按照GB18218辨識并確定重大危險源,建立重大危險源檔案。企業應按照有關規定對重大危險源設置安全監控報警系統。企業應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定期對重大危險源進行安全評估。企業應對重大危險源的設備、設施定期檢查、檢驗,并做好記錄。企業應制定重大危險源應急救援預案,配備必要的救援器材、裝備,每年至少進行1次重大危險源應急救援預案演練。企業應將重大危險源及相關安全措施、應急措施報送當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有關部門備案。企業重大危險源的防護距離應滿足國家標準或規定。2.6 風險信息更新企業應適時組織風險評價工作,識別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危險、有害因素和隱患。企業應定期評審或檢查風險評價結果和風險控制效果。企業應在下列情形發生時及時進行風險評價:新的或變更的法律法規或其他要求;操作條件變化或工藝改變;技術改造項目;有對事件、事故或其他信息的新認識;組織機構發生大的調整。
如何在裝備修理中落實好質量安全重大風險識別和管控機能
企業應制定風險評價管理制度,明確風險評價的目的、范圍和準則。制定風險評價管理制度;明確風險評價的目的、范圍、頻次、準則及工作程序。2.1 風險評價的范圍與方法。企業風險評價的范圍應包括:規劃、設計和建設、投產、運行等階段;常規和非常規活動;事故及潛在的緊急情況;所有進入作業場所人員的活動;原材料、產品的運輸和使用過程;作業場所的設施、設備、車輛、安全防護用品;丟棄、廢棄、拆除與處置;企業周圍環境;氣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災害等。風險評價方法包括工作危害分析(JHA)、安全檢查表分析(SCL)、預危險性分析(PHA)、危險與可操作性分析(HAZOP)、失效模式與影響分析(FMEA)、故障樹分析(FTA)、事件樹分析(ETA)、作業條件危險性分析(LEC)等。2.2 風險評價的實施。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