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橋春水浸紅霞,煙柳風絲拂岸斜。原文_翻譯及賞析
津橋春水浸紅霞,煙柳風絲拂岸斜。原文_翻譯及賞析
2.翠輦不來金殿閉,宮鶯銜出上陽花。3.春天吊古傷今譯文及注釋。4.譯文:天津橋下春水浸潤著紅霞,如煙細柳微風中拂岸傾斜。車輦不再來金殿久已關閉,鶯兒飛出銜著上陽宮中花。5.賞析:天津橋下,春水溶溶,絢爛的云霞倒映在水中;天津橋畔,翠柳如煙,枝枝柔條斜拂水面,縷縷游絲隨風飄蕩。這美好的自然春光,不減當年,自然令人心醉。然而,山河依舊,人非昔比。透過茂密的樹叢向北望去,盡管昔日高大威嚴的宮殿至今猶存,可是,那千官扈從、群臣迎駕的盛大場面,已不能再見到了。宮殿重門緊閉,畫棟雕梁也失去了燦爛的色澤。當年曾經是日夜歡歌的上陽宮,而今一片寂落,只有宮鶯銜著一片殘花飛出墻垣。面對著這番情景,詩人自然是心潮起伏,感嘆萬千。
導讀2.翠輦不來金殿閉,宮鶯銜出上陽花。3.春天吊古傷今譯文及注釋。4.譯文:天津橋下春水浸潤著紅霞,如煙細柳微風中拂岸傾斜。車輦不再來金殿久已關閉,鶯兒飛出銜著上陽宮中花。5.賞析:天津橋下,春水溶溶,絢爛的云霞倒映在水中;天津橋畔,翠柳如煙,枝枝柔條斜拂水面,縷縷游絲隨風飄蕩。這美好的自然春光,不減當年,自然令人心醉。然而,山河依舊,人非昔比。透過茂密的樹叢向北望去,盡管昔日高大威嚴的宮殿至今猶存,可是,那千官扈從、群臣迎駕的盛大場面,已不能再見到了。宮殿重門緊閉,畫棟雕梁也失去了燦爛的色澤。當年曾經是日夜歡歌的上陽宮,而今一片寂落,只有宮鶯銜著一片殘花飛出墻垣。面對著這番情景,詩人自然是心潮起伏,感嘆萬千。
1. 津橋春水浸紅霞,煙柳風絲拂岸斜。2. 翠輦不來金殿閉,宮鶯銜出上陽花。3. 春天吊古傷今譯文及注釋。4. 譯文:天津橋下春水浸潤著紅霞,如煙細柳微風中拂岸傾斜。車輦不再來金殿久已關閉,鶯兒飛出銜著上陽宮中花。5. 賞析:天津橋下,春水溶溶,絢爛的云霞倒映在水中;天津橋畔,翠柳如煙,枝枝柔條斜拂水面,縷縷游絲隨風飄蕩。這美好的自然春光,不減當年,自然令人心醉。然而,山河依舊,人非昔比。透過茂密的樹叢向北望去,盡管昔日高大威嚴的宮殿至今猶存,可是,那千官扈從、群臣迎駕的盛大場面,已不能再見到了。宮殿重門緊閉,畫棟雕梁也失去了燦爛的色澤。當年曾經是日夜歡歌的上陽宮,而今一片寂落,只有宮鶯銜著一片殘花飛出墻垣。面對著這番情景,詩人自然是心潮起伏,感嘆萬千。6. 這首詩通篇寫景,不言史事,不發議論,靜觀默察,態度似乎很淡泊。然而,正是在這種看似冷靜客觀的描寫中,蘊藏著作者吊古傷今的沉郁的感情。詩的一、二兩句,作者先繪出一幅津橋春日圖,明媚綺麗、引人入勝;三、四句轉寫金殿閉鎖、宮苑寂寥,前后映襯,對照鮮明。在這種強烈的對比中,表現了歲歲春天重臨,而大唐帝國的盛世卻一去不復返了。這正是以樂景寫哀,因而“倍增其哀”的手法,較之直抒胸臆,具有更強烈的藝術效果。7. 創作背景:雍陶(約789~873以前),字國鈞,成都人。工于詞賦。有《唐志集》五卷,今傳。8. 風柔日薄春猶早。夾衫乍著心情好。參軍春思亂如云,白發題詩愁送春。9. 春山煙欲收,天淡星稀小。入春才七日,離家已二年。10. 長安白日照春空,綠楊結煙垂裊風。雙飛燕子幾時回?夾岸桃花蘸水開。11. 絮影蘋香,春在無人處。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12.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春風只在園西畔。薺菜花繁胡蝶亂。13. 料黛眉重鎖隋堤,芳心還動梁苑。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滿地不開門。14. 曉窗移枕,酒困香殘,春陰簾卷。一樹春風千萬枝,嫩于金色軟于絲。15. 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云。
津橋春水浸紅霞,煙柳風絲拂岸斜。原文_翻譯及賞析
2.翠輦不來金殿閉,宮鶯銜出上陽花。3.春天吊古傷今譯文及注釋。4.譯文:天津橋下春水浸潤著紅霞,如煙細柳微風中拂岸傾斜。車輦不再來金殿久已關閉,鶯兒飛出銜著上陽宮中花。5.賞析:天津橋下,春水溶溶,絢爛的云霞倒映在水中;天津橋畔,翠柳如煙,枝枝柔條斜拂水面,縷縷游絲隨風飄蕩。這美好的自然春光,不減當年,自然令人心醉。然而,山河依舊,人非昔比。透過茂密的樹叢向北望去,盡管昔日高大威嚴的宮殿至今猶存,可是,那千官扈從、群臣迎駕的盛大場面,已不能再見到了。宮殿重門緊閉,畫棟雕梁也失去了燦爛的色澤。當年曾經是日夜歡歌的上陽宮,而今一片寂落,只有宮鶯銜著一片殘花飛出墻垣。面對著這番情景,詩人自然是心潮起伏,感嘆萬千。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