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在古代漢語中怎么說?
下午在古代漢語中怎么說?
1.**未時**:又稱日昳、日跌、日央等,涵蓋了現代的13時至15時。這個時段太陽開始西斜。2.**申時**:亦稱哺時、日鋪、夕食等,指15時至17時的時段,這通常是一家人共聚晚餐的時間。3.**酉時**:稱作日入、日落、日沉、傍晚,對應17時至19時,意味著太陽即將落山。4.**戌時**:名黃昏、日夕、日暮、日晚等,指的是19時至21時。太陽已經落山,天色漸暗。5.**亥時**:又稱人定、定昏等,21時至23時是夜晚逐漸深濃,人們結束一天的活動,進入安眠的時刻。
導讀1.**未時**:又稱日昳、日跌、日央等,涵蓋了現代的13時至15時。這個時段太陽開始西斜。2.**申時**:亦稱哺時、日鋪、夕食等,指15時至17時的時段,這通常是一家人共聚晚餐的時間。3.**酉時**:稱作日入、日落、日沉、傍晚,對應17時至19時,意味著太陽即將落山。4.**戌時**:名黃昏、日夕、日暮、日晚等,指的是19時至21時。太陽已經落山,天色漸暗。5.**亥時**:又稱人定、定昏等,21時至23時是夜晚逐漸深濃,人們結束一天的活動,進入安眠的時刻。
![](https://img.51dongshi.com/20250105/wz/18511938052.jpg)
在古代漢語里,"下午”這一概念并不像現代這樣明確,而是根據時辰來劃分。以下是相應的古漢語時辰及其含義:1. **未時**:又稱日昳、日跌、日央等,涵蓋了現代的13時至15時。這個時段太陽開始西斜。2. **申時**:亦稱哺時、日鋪、夕食等,指15時至17時的時段,這通常是一家人共聚晚餐的時間。3. **酉時**:稱作日入、日落、日沉、傍晚,對應17時至19時,意味著太陽即將落山。4. **戌時**:名黃昏、日夕、日暮、日晚等,指的是19時至21時。太陽已經落山,天色漸暗。5. **亥時**:又稱人定、定昏等,21時至23時是夜晚逐漸深濃,人們結束一天的活動,進入安眠的時刻。
下午在古代漢語中怎么說?
1.**未時**:又稱日昳、日跌、日央等,涵蓋了現代的13時至15時。這個時段太陽開始西斜。2.**申時**:亦稱哺時、日鋪、夕食等,指15時至17時的時段,這通常是一家人共聚晚餐的時間。3.**酉時**:稱作日入、日落、日沉、傍晚,對應17時至19時,意味著太陽即將落山。4.**戌時**:名黃昏、日夕、日暮、日晚等,指的是19時至21時。太陽已經落山,天色漸暗。5.**亥時**:又稱人定、定昏等,21時至23時是夜晚逐漸深濃,人們結束一天的活動,進入安眠的時刻。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