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譜的起源與面具有關,但有所不同。臉譜直接繪于人臉,而面具則是將圖案制作在其他材料上,再佩戴于臉上。在中國古代,巫舞和儺舞等祭祀活動中,舞者常佩戴面具。四川成都以北的三星堆古蜀遺址出土的青銅面具可追溯至約4000年前,是古蜀王魚鳧用于祭祀禮儀的物品。北齊時期的蘭陵王長恭因勇猛和出眾的武功而聞名,他的相貌俊美。在作戰時,他戴上面具以增添威猛形象。唐代歌舞《蘭陵王入陣曲》中,扮演蘭陵王的演員需佩戴面具,這便是戲劇中臉譜的起源。臉譜的象征意義豐富:紅臉象征忠誠、勇猛和重義氣,如關羽的臉譜;黑臉代表公正無私或暴躁、魯莽、耿直,如包公或張飛;白臉則多用來表現陰險、奸詐的人物,如曹操。這些臉譜的設計都富有特色,展現了不同人物的性格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