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這個城市怎么樣?
保定這個城市怎么樣?
1994年底,國務院批準原保定地區和保定市合并,組建了新的保定市。保定市統轄各縣(市)、區,總面積2.21萬平方公里,人口逾千萬,其中市區人口一百余萬,是河北省人口第一大市,在環渤海經濟圈中居重要地位。保定是兼有平原、湖泊、濕地、丘陵、山地、亞高山草甸的地區,是中國優秀旅游城市,有國家AAAAA級景區1處、國家AAAA級景區6處、世界地質公園2處、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1處、國家地質公園3處、國家森林公園4處。
導讀1994年底,國務院批準原保定地區和保定市合并,組建了新的保定市。保定市統轄各縣(市)、區,總面積2.21萬平方公里,人口逾千萬,其中市區人口一百余萬,是河北省人口第一大市,在環渤海經濟圈中居重要地位。保定是兼有平原、湖泊、濕地、丘陵、山地、亞高山草甸的地區,是中國優秀旅游城市,有國家AAAAA級景區1處、國家AAAA級景區6處、世界地質公園2處、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1處、國家地質公園3處、國家森林公園4處。
![](https://img.51dongshi.com/20250105/wz/18514053552.jpg)
保定市位于河北省中部,地處北京、天津、石家莊三角地帶,素有“京畿重地”、“首都南大門”之稱。具有2300多年歷史的古城保定,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對外開放城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全國雙擁模范城、戲曲之鄉、游泳之鄉、全國籃球城市、全國乒乓球重點城市,也被人們稱為“長壽之城”、“冠軍之城”,入選2008中國特色魅力城市200強。擁有一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保定·中國電谷。是中國內地首個官方宣布加入WWF發起的“地球一小時”全球關燈活動的城市。1994年底,國務院批準原保定地區和保定市合并,組建了新的保定市。保定市統轄各縣(市)、區,總面積2.21萬平方公里,人口逾千萬,其中市區人口一百余萬,是河北省人口第一大市,在環渤海經濟圈中居重要地位。保定是兼有平原、湖泊、濕地、丘陵、山地、亞高山草甸的地區,是中國優秀旅游城市,有國家AAAAA級景區1處、國家AAAA級景區6處、世界地質公園2處、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1處、國家地質公園3處、國家森林公園4處。保定是河北省第一文物大市。有埋葬著清代4位皇帝的世界文化遺產清西陵(2000年11月同湖北鐘祥市的明顯陵、河北遵化市的清東陵、北京昌平區的十三陵和江蘇南京市的明孝陵一起作為“明清皇家陵寢”收入聯合國《世界遺產名錄》);有“一座總督衙署、半部清史寫照”的全國保存最完好的清代衙署直隸總督署;有出土金縷玉衣、長信宮燈的西漢靖王滿城漢墓等47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89處省保,456處市(縣)保,1600余處不可移動的文物點,有8萬余件館藏文物,凝古聚珍,神光靈藏。保定八景(上谷八景)1、市閣凌霄——大慈閣大慈閣位于保定市裕華路,西與古蓮花池緊鄰,是歷史文化名城保定的古建筑代表作和古城保定的象征,有“不到大慈閣,何曾到保定”之說。大慈閣由元代蔡國公張柔創建(始建于公元1227-1232年),原名大悲閣,為保定古八景之一,史稱“市閣凌霄”,它的雄偉壯觀可稱“高可數十丈,數十里外,遙望層閣丹碧若霞”?,F存的大慈閣是清乾隆年間遭受火災后,多次重修的建筑。2、奎樓應宿——殘墻今尚在,古樓已無存相關記載為:“古代保定有兩座奎樓,一是建于明代萬歷年,位于南門以東古城墻頂部,為雙重檐八角樓;另一座建于清代初年,位于大慈閣以南,筑室六丈結樓于顛,下做四洞,人可往來,俗稱穿心樓,后稱穿行樓,今仍有穿行樓街地名。奎樓又稱奎星閣、文昌閣,是古城悠久文化象征建筑??鼧菓?,形容奎樓之高似可與天空二十八星宿中之奎星相呼應。”南門以東的古城墻上面坐落著號稱保定八景之一的兩座奎樓。只是,那座殘存在老保定人心中的“穿心樓”,早在40年代就已經不復存在。3、橫翠朝暉——朝暉尋遍地,何處是樓臺橫翠朝暉,顧名思義的說法應該是古樓橫翠與朝霞交相輝映,巍然成景,這在保定上古八景之中應該是大家閨秀一般的景致。清代內閣學士郭棻在他的詩中有這樣的描寫:“勝跡孤懸古泰州,樓名橫翠意非浮。晴連海日樓添翠,雨逼朝煙翠擁樓?!痹囅氘斈旯疟6ǖ某鞘酗L貌——橫翠樓所在之處大慈閣高聳而立,奎星樓列于其中,總督府威嚴肅穆,蓮花池春光旖旎,城外古寺鐘聲長鳴,行人舉步之間鶯歌燕舞、草青水碧,東城之外更是花紅柳綠、一望無際。且不說登高遠眺朗峰競秀,也不說西城古剎松濤起伏。單就橫翠樓下熙熙攘攘的人群來說,生活在如此美麗的城市之中,何嘗不是一種幸福?據考證,橫翠樓是一座鼓樓,建于元代初年,所處位置應該是在總督府以東,鐘樓以西。橫跨南大街,坐北朝南,高約8米,下有一條寬約5米的通道。樓前左右各有一牌坊,左為金臺俊彥,右為昭代耆英。朝陽東起,重樓浸染,祥云籠罩,氣度巍峨。加之城中處處蔥翠,紅綠相間,那情景不言而喻了。4、蓮漪夏艷——古蓮花池古蓮花池初建于770多年前,為張柔所建,原名“香雪園”, 其時,“簾戶疏越,澄瀾蕩漾,魚泳鳥翔,雖城市囂囂而得三湘七澤之樂”(《臨漪亭記略》)。元代之后,保定遭遇地震,該園被毀。直到明代嘉靖年間,時任保定知府的張烈出官費加以修復,此園才得以重見天日。池中“蓄鱗藝蓮,環池植柳如檻”,并修建了亭臺和圍墻,辟為“水鑒公署”,意即以水為鑒,鑒身、鑒心,成為達官貴人飲宴享樂的場所。明清兩代,將元時的保定路改為保定府,清雍正二年,又將元直隸巡撫衙門升級為總督部院,從此保定府成為直隸省會。雍正十一年(1733)直隸總督李衛奉旨在蓮池開辦書院,增置賓館,后將賓館擴建為行宮。清代,蓮池曾經過三次大規模的整建和重修,園內假山疊,古木森森,奇花爭艷,山、水、樓、臺、亭、榭參差錯落,形成了著名的蓮池十二景,博得了“幾疑城市若蓬萊”的盛譽。自從擴建為行宮以后,乾隆、嘉慶、光緒三朝帝后均曾來此駐蹕巡幸。光緒三十二年(1906 年)直隸布政使增溫維修后,將蓮花池辟為“蓮花公園”。民國十年直隸省長曹銳、巡使曹錕集資重修,并請大總統徐世昌書寫了“古蓮花池”四字匾額。園中以臨漪亭即水中亭為中心,由君子長生館、觀瀾亭、濯錦亭、寒綠亭、藻詠亭、響琴榭等組成十二景,它們皆環池而設,疏密得當,錯落有致。5、東皋春雨——幾度春風幾度雨,百花散盡暗香來清代陳正有詩贊東皋云:“細雨東郊潤落花,田夫攜手話桑麻。高原已足春三澤,雞水新添兩岸沙。嫩草如煙滋灌溉,長虹弄色隱云霞。載歌喜雨因誰賜,笑指飛鳧入酒家?!庇纱丝梢姡^東皋春雨不過是描述古城東關之外自然天成的田園景色。據記載,古時保定城有四門四關,北關是京師孔道,街長三里;西關是江南通途,街長二里;南關是漕運碼頭,街長一里。唯獨東關,地勢低洼,村落稀疏,一望田野無際,小橋流水人家。晉代偉大的田園詩人陶淵明《歸去來辭》中有膾炙人口的名句——“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上古八景之一的“東皋春雨”便由此而來?!耙灰箹|風起,萬山春色歸”。崇尚自然也不是現代人的專利,古來有之啊。東皋春雨的具體景點,就在如今東風公園里大石橋東邊往北的土坡上。傳說它是北宋時期的烽火臺遺址。解放前,它曾變成了亂葬岡和刑場。解放后,改建成東風公園。6、西剎秋濤——尋覓古城的小橋流水在保定“上谷八景”之中,有兩處景致都是與府河相關的。古時的府河上游既叫一畝泉河,也叫雞距河。泉水匯集,日夜流淌,流到靈雨寺(今八中)附近,又一分為二。一股經大閘南流入府河,水聲轟鳴,便是“西剎秋濤”。一股向東北繞城一周,在今南關天水橋北側匯入府河,再流入城中。河水清澈見底,游魚歷歷,就是“雞水環清”。府河,那條曾經流淌著清清碧水的母親一般的河流,從純潔親切到污穢不堪,我一直
保定這個城市怎么樣?
1994年底,國務院批準原保定地區和保定市合并,組建了新的保定市。保定市統轄各縣(市)、區,總面積2.21萬平方公里,人口逾千萬,其中市區人口一百余萬,是河北省人口第一大市,在環渤海經濟圈中居重要地位。保定是兼有平原、湖泊、濕地、丘陵、山地、亞高山草甸的地區,是中國優秀旅游城市,有國家AAAAA級景區1處、國家AAAA級景區6處、世界地質公園2處、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1處、國家地質公園3處、國家森林公園4處。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