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詩人韓愈的主要事跡
古代詩人韓愈的主要事跡
在貞元二年(786年),19歲的韓愈前往長安參加進士考試,但連續三次未能如愿,直到貞元八年(792年)第四次嘗試,他終于成功考取了進士。此后,他又連續三次參加吏部博學鴻詞科考試,卻仍舊未能如愿以償。直到29歲,他在汴州董晉幕府中才得到一個觀察推官的微小官職,后來又回到京城擔任四門博士。36歲時,韓愈被任命為監察御史,但不久因上書論及天旱人饑的狀況,請求減免賦稅,而被貶為陽山縣令。在憲宗時期,他北歸京城,擔任國子博士,并逐步晉升至太子右庶子,但他的志向并未得以實現。此后的二十年間,他的官職頻繁變動,直至50歲,他的仕途仍舊浮沉不定。
導讀在貞元二年(786年),19歲的韓愈前往長安參加進士考試,但連續三次未能如愿,直到貞元八年(792年)第四次嘗試,他終于成功考取了進士。此后,他又連續三次參加吏部博學鴻詞科考試,卻仍舊未能如愿以償。直到29歲,他在汴州董晉幕府中才得到一個觀察推官的微小官職,后來又回到京城擔任四門博士。36歲時,韓愈被任命為監察御史,但不久因上書論及天旱人饑的狀況,請求減免賦稅,而被貶為陽山縣令。在憲宗時期,他北歸京城,擔任國子博士,并逐步晉升至太子右庶子,但他的志向并未得以實現。此后的二十年間,他的官職頻繁變動,直至50歲,他的仕途仍舊浮沉不定。
韓愈三歲那年父親去世,他的哥哥韓會和嫂子撫養他長大。韓會擅長寫作,對韓愈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的早年生活充滿了流離失所和困頓,但他一直懷有讀書經世之志,盡管孤苦貧寒,卻依然勤奮好學。在貞元二年(786年),19歲的韓愈前往長安參加進士考試,但連續三次未能如愿,直到貞元八年(792年)第四次嘗試,他終于成功考取了進士。此后,他又連續三次參加吏部博學鴻詞科考試,卻仍舊未能如愿以償。直到29歲,他在汴州董晉幕府中才得到一個觀察推官的微小官職,后來又回到京城擔任四門博士。36歲時,韓愈被任命為監察御史,但不久因上書論及天旱人饑的狀況,請求減免賦稅,而被貶為陽山縣令。在憲宗時期,他北歸京城,擔任國子博士,并逐步晉升至太子右庶子,但他的志向并未得以實現。此后的二十年間,他的官職頻繁變動,直至50歲,他的仕途仍舊浮沉不定。到了元和十二年(817年),50歲的韓愈因為在平定淮西吳元濟之亂中表現出處理軍國大事的才能,被遷任為吏部侍郎,進入朝廷上層統治集團。然而,兩年后,他因上表諫阻迎佛骨而觸怒憲宗,幾乎被憲宗處死,幸得裴度等大臣的挽救,才免于死罪,被貶為潮州(今廣東潮州)刺史。在潮州任職八個月期間,宦官殺害了憲宗,立穆宗為帝,韓愈得以被召回京城,后來又歷任國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職,在政治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長慶四年(824年),韓愈在長安病逝,享年57歲。
古代詩人韓愈的主要事跡
在貞元二年(786年),19歲的韓愈前往長安參加進士考試,但連續三次未能如愿,直到貞元八年(792年)第四次嘗試,他終于成功考取了進士。此后,他又連續三次參加吏部博學鴻詞科考試,卻仍舊未能如愿以償。直到29歲,他在汴州董晉幕府中才得到一個觀察推官的微小官職,后來又回到京城擔任四門博士。36歲時,韓愈被任命為監察御史,但不久因上書論及天旱人饑的狀況,請求減免賦稅,而被貶為陽山縣令。在憲宗時期,他北歸京城,擔任國子博士,并逐步晉升至太子右庶子,但他的志向并未得以實現。此后的二十年間,他的官職頻繁變動,直至50歲,他的仕途仍舊浮沉不定。
為你推薦